通胀何时降到2%?美联储内部研究认为得要好几年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8 08:07:23

  Wind万得

  美联储官员公开讲话认为,预计在2026年才有可能实现2%的通胀目标。事实上,美联储的内部研究认为,通胀目标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克利夫兰联储的高级研究经济学家Randal Verbruge警告称,实际上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2%的通胀目标。他提出的模型显示,到2025年第二季度,通胀率仍将高于2.7%,到20027年年中,美国的通胀率将接近但仍略高于2%。

  本周五将公布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指标PCE,有可能加强或改变目前对美联储将于9月首次降息的预期。经济学家的中值估计是,即将公布的5月PCE,将从4月份的2.7%降至2.6%,而核心PCE 将从2.8%降至2.6%。

  Randal Verbruge 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即为什么“最后半英里”的通货膨胀会被证明是如此顽固。他指出,三大因素于推动通货膨胀的力量:经济衰退、经济过热和供应链压力。在没有任何这些力量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通常具有持久的“内在”特性,这些特 性往往会使其在不被推动的情况下缓慢地向2%迈进。

  Randal Verbruge 创建了一个模型,描述了导致通货膨胀的所有因素。其中一种力量是预期通货膨胀,或者人们对未来一年或几年通货膨胀的看法。第二个因素是最近的通货膨胀,这对那些没有机会调整价格和弥补被挤压的利润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第三组因素是外部因素,如经济衰退、经济过热或供应链中断。第四个因素是“一次性”冲击,可能包括天然气价格的突然上涨或下跌。

  克利夫兰联储是全国12家地区性联储之一,也是通货膨胀研究中心的所在地,由今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成员Loretta Mester领导,她将于本月底退休。Loretta Mester通常被视为鹰派政策制定者,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美联储在降息之前需要看到进一步的低通胀数据。

  今年以来,顶级分析师的普遍预测是,2025年PCE通胀率将接近2%,比Randal Verbruge 的模型显示的要快。Randal Verbruge 对此表示,“当然,我可能错了。没有一个模型是完美的。但这个模型表明,任由通胀自行决定,通胀率不会很快上升到2%。”

  Randal Verbruge 称,货膨胀的内在持久性,是基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经济中价格的设定。他提出了企业即使在预期通胀下降的时候,也可以继续提高价格的论点。工资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突然不得不支付高得多的工资,这会削减利润,企业可能会试图提高价格。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从2012年到2019年,当时12个月的平均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仅上升了0.5%,大约用了六年时间。剔除每月增长最快和最慢的部分后,调后平均值是衡量核心通胀的另一种方式。

  Randal Verbruge称:“通货膨胀不会很快回落到2%,除非它是由某种外部力量,或某种超出正常范围的内在力量推动的。我的模型显示,通胀会艰难地缩回到2%。”

  Randal Verbruge 的模型表明,“如果供应链的改善不再进一步降低通胀,那么唯一会给带来下行压力的因素就是经济衰退。如果没有经济衰退,那就要有耐心,因为这需要一段时间。”

历史文章回顾

《见证历史!国务院、证监会、交易所重磅出手》

纵观美联储50年降息史,这次最不同寻常

楼市又有大消息

黄金突发跳水!两大利空成重要导火索》

Wind用户在金融终端输入 

EDB(经济数据库)

汇集国内外权威一手数据资源

搭配强大的指标计算和图形功能

频度跨越月、季、年度,可进行多角度比对

宏观和行业分析必备工具

责任编辑:郭建

  “目前,忠县基本建成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正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区域协同发展示范片,以独珠江村等48个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域示范和具体抓手,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田长忠说。(完)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走近一幅画作细看,宽近1米,高足1米有余,画面是雪山,蛋壳、漆料等多种原料在画布上有序排列,贡献各自的色彩,绘就了一幅高原特有的日照金山景色。据何肃先介绍,这是这期新参加培训班的画师创作的。

  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由于慈善的公益特性,决定了自然人主体并不具备慈善募捐的资格,因此个人在微博就赔偿款进行募捐,呼吁网民进行打赏不属于慈善募捐的范畴。此类行为在性质上可定义为通过网络的个人求助行为。

  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稳住外商投资预期,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无论如何,学习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灌输,以吸纳更多新知,但这不意味着学生要全盘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从姿态上是平等的,唯有时时保持求真的敏感,才能真正窥见通往新知的门径。

吴雅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