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卓越工程师有何深意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6 14:59:56

  工程教育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连,卓越工程师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改造的战略人才力量。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约1905万人,其中工程师为1765.30万人,规模总量位居全球前列。然而,我国最低仍存在2000多万的工程师人才缺口,尤其缺乏世界顶级学术大师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如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的体制机制,独立自主培养一大批创新潜质大、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工程师人才,成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更是回应西方国家“小院高墙”打压的底气。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遵循传统人才培养规律之外,应突出产教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相 结合的科学技术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知识生产与科技需求的紧密衔接。

  一方面,要强化产业实践在工程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持续推进政企校的高层次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跳出在单一学科门类课程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习环境更加贴近产业实践,让研究问题更加符合现实需求。高校应主动由以前的校内资源平台向校外空间拓展延伸,建设产业、政府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平台,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在合作共同培育工程创新人才、深化科学研究发展、加强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拓展,强化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自觉针对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究,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人才保障。

  另一方面,要畅通产学研转化途径,突出卓越工程师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鼓励工程技术人才研究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探索贯穿国家、省、市、高校、企业的一体化工程技术实验创新创造平台。加强“个人学术志趣+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诉求”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增强科学研究的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增进个人研究成果与国家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降低科研转化风险,激发卓越工程师的学术内生动力,发挥卓越工程师技术创新对产业技术升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加快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优化产学研全链条工程师培养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卓越工程师能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王 茹

  在加强产业就业帮扶方面,青海省将5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去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9.5%。同时,举办“雨露计划+”促进就业专场招聘会,4.99万脱贫人口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年均突破20万人。

  视频记者:范思忆 罗嗣昱 梁源

  五年来,湖南法院接续开展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提升年”“巩固年”“深化年”活动,全省法院累计收案538.6万件、结案545万件,比前五年分别增长95%、107.4%,法官人均结案205件,其中2022年收案129万件、结案124.9万件、人均结案237件。

  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刷剧”、听歌、看书、看展、看电影、看话剧等文娱活动,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丰富生活的各种选项。同时,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内容、体验感等,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这给我们的文艺创作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近年来,粮食生产与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地缘紧张特别是战争冲突、自然灾害,以及新冠疫情影响,都给农业生产以及供应链带来困难。因此,去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宣布2023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这显得尤为重要。” 史忠俊说。

  三年来,香港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它不再只是“购物天堂”,也不再局限于乘搭天星小轮游维港这一“人生必到景点”,而是衍生出类别繁多的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和体验,将人们以往所以为的“文化沙漠”的误解一扫而空,正焕然散发出一座文化之都的风采。

邓念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