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南亚怡红院1区分红实现率大滑坡?实则平滑机制积蓄未来高收益,分红险必须卖好,也必将卖好

东南亚怡红院1区分红实现率大滑坡?实则平滑机制积蓄未来高收益,分红险必须卖好,也必将卖好

2024-07-04 23:31:32 来源:东南亚怡红院1区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来源:慧保天下

  近期,不少分红险分红实现率走低的问题,引发消费者高度关注,业界也一片忧虑:就这,分红险卖得出去吗?

  就分红险问题,“慧保天下”观察已久,也曾多次撰写文章,结合宏观经济走势、监管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得出的答案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分红险,必须卖,也必须卖好;对于消费者而言,分红险现在值得投保,未来也依然值得投保。

  01

  部分险企分红实现率下滑引关注,行业呼吁深刻理解浮动收益,蓄力是为了更好的起跳

  截至目前,已经开始有一些险企陆续披露了分红实现率,不少媒体发现,相较去年,分红实现率出现了显著下滑。在“慧保天下”关注到的险企中,分红实现率最低的一款产品甚至已经降至10%。

  而据其他媒体统计,截至6月3日,已有27家人身险公司公布793款分红型保险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其中,391款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100%,占到产品总数的49.31%。

  这首先引发了行业的一片“哀嚎”,当前行业发展不易,分红险作为主力产品之一,如此低的分红实现率,显然不利于吸引客户投保。

  所谓的分红实现率是指分红险产品实际派发红利与销售时演示红利之间的比值,分红实现率等于100%,说明实际派发红利与演示红利一致,低于100%,说明实际派发红利低于演示红利,而高于100%,则说明实际派发红利高于演示红利。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当分红实现率低于100%,确实不利于吸引消费者投保,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理解是一种纯静态的观察,忽略了分红险的红利本身就具有浮动性这一事实;这种理解只关注到了分红险在某一个时间段的红利水平,却忽视了分红险背后的时间价值;这种理解也反映了当前从业者对于分红险本身仍缺乏深刻理解,更遑论广大消费者……普及分红险相关知识,行业依然任重道远。

  实际上,只要认真阅读《分红保险精算规定》,就能理解险企逐年公布的“分红实现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分红保险特别储备是分红保险账户逐年累积的,其权益共同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双方,用于平滑未来的分红水平;

  ——保险公司应为分红保险业务设立一个或多个单独账户,单独账户应单独管理、独立核算;保险公司分红账户的盈余分配,应当由外部审计机构予以审计。

  这些规定说明,“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是有强制性规定的,但分红险是具备平滑机制的产品,险企可以选择暂时少派发红利,多计提分红保险特别储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钱就消失了,实际上,其会进入分红保险账户逐年累积,且同时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未来,当合适时机来临,险企仍可就这部分钱进行重新分配。

  这意味着,今年红利减少了,直接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险企经营业绩有所下降,一旦回暖,红利水平自然会上涨;二是险企进行了更多的分红保险特别储备计提,但客户的利益并不会受损。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监管导向,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行业降低负债端成本,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针对一些2023年度投资收益率明显低于红利收益率的保险公司实行了窗口指导,限制超出其能力的分红兑付,这也导致部分险企的分红水平有所下降。

  02

  利率下行周期分红险优势仍显著,合资险企表现尤其突出

  分红实现率的大范围降低引发行业密切关注、普遍焦虑,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即便降低了,分红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当前市场主力传统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而主力分红险产品的保底收益为2.5%,二者只有0.5个百分点的差异,在“保底+分红”的模式下,分红险实际收益率很容易超越传统型产品3%的预定利率。

  有专业人士测算,基于当前传统型产品3%的预定利率,以及分红险“2.5%保底+不确定分红”的特点,投保分红险就等于是牺牲0.5%的确定收益,以博取1.4%的浮动收益,除风险偏好特别保守的客户外,分红险对于大多数客户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同时必须注意到,在一些险企分红实现率大幅下调的同时,仍有一些险企分红实现率维持高位。例如,部分合资公司的分红险表现突出——基于这些公司丰富的分红险经营经验、雄厚的资本实力、显著的品牌效益,以及不俗的投资收益率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表现稳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利率仍处下滑通道,5月发行的30年期超长期国债,其票面利率仅为2.57%。保险行业将再度调低传统型产品预定利率的消息,也已经在业内广泛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分红险“保底+分红”的产品模式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从险企长期经营的角度出发,更容易看清分红险价值,因为该类产品将最终改变险企的经营理念——以往热销的传统型产品,其预定利率是固定的,客户无法进一步分享险企经营成果,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客户利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对立。分红险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险企股东、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不可能三角”,真正统一了三者之间的利益,达成险企赢,则员工赢、客户赢的多赢局面。这在传统型产品的经营模式之下,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追溯分红险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险企向客户分红,实际上是源于相互制保险公司,在这些公司,客户同时也是股东,获得分红理所应当。后来,股份制公司发明了“分红险”,在传统型产品的条款中加入分红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以应对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竞争,并最终推动这一类型产品成为人身险公司的主力产品类型之一。

  当然,每个人的风险偏好均不甚相同,也并非所有客户都青睐分红险。对此,有专业人士建议,如果客户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对分红险“分红利益不确定”存在疑惑,家庭资产配置时希望获得更加稳健、确定的保险利益,可以重点关注新华、太平、中邮等保险公司的固收年金类保险产品。一方面,此类产品将确定的保险利益明确写进保险合同,受监管和法律的双重保护;另一方面,新华、太平、中邮等为国资或央企品牌,实力雄厚,可以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保单服务,更值得信赖。

  并且,根据保险公司披露的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新华人寿2020年-2022年期间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5.14%,位居上市险企前三;太平人寿202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8.17%,为年度市场首位;中邮人寿2020年-2022年期间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99%,显著高于近三年行业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4.37%。稳健的投资可以为客户保单的安全、高收益进一步保驾护航。

  03

  浮动收益才能平衡好“防风险”和“耐心资本”,最终让实体经济、险企和客户三赢

  低利率时代,保险公司投资长期承压,利差损风险、偿付能力压力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自2023年年中增额终身寿的炒停售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险企利差损压力的分红险再度回归险企主流产品清单。

  但对于这一类型产品,不少业界人士始终心怀疑虑,从历史经验出发,担心客户接受度不高,担心销售不规范形成大范围销售误导。其中最具典型性的观 点之一,即这类浮动收益产品只是险企为缓解自身压力,而减少消费者利益的产物,但这种观点显然是偏颇的。

  有专家指出,保险产品保底收益降低,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获利就会减少,实际上,正是因为大量传统型产品预定利率过高,导致不少险企在投资中束手束脚,只能一心求稳,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进而拖累客户实际获利水平。

  反之,调低保险产品保底收益,让客户通过分红分享企业经营成果,不但能显著降低险企负债成本,还能大大缓解险企投资端压力,让其有更多空间投向权益类资产,以博取高收益,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险企收益,也有利于险企更好地回馈消费者。

  站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立场,发展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类保险产品,意义更是重大。

  因为只有当险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投资权益市场,保险资金才能更好地扮演“耐心资本”的角色,在促进“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可以说,大力发展新型保险产品,切实降低险企负债成本,不仅是搞活险企资产端的必然选择,也是真正推动更多长期保险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曹睿潼

【编辑:谢颖梅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125.65.46.38.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app v5.2.1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