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啊别巴啊啊啊啊消费金融加速甩不良贷款

啊别巴啊啊啊啊消费金融加速甩不良贷款

2024-06-07 08:23:38 来源:啊别巴啊啊啊啊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来源:北京商报

  消费金融行业开启不良资产“甩卖潮”。6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5月发布多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后,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于6月5日一连发布9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相关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总额超过18.89亿元。

  自2022年末消费金融被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以来,从业机构加速脱手转让不良资产包。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在内,年内已有11家消费金融机构对外挂牌不良资产。在分析人士看来,不良贷款转让能够助力消费金融机构减轻历史包袱,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风控等业务上。

  中银消费金融再出手

  不良“甩卖”接近60亿元

  这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在持续出售不良资产。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官网,中银消费金融于6月5日发布公司2024年第24期—32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9期项目转让的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累计超过18.89亿元。

  从相关公告内容来看,中银消费金融本批次出售的资产包涉及上海、天津、湖南、内蒙古、浙江等多个区域的不良资产。以中银消费金融第32期转让项目为例,该资产包来源于浙江地区,共计产生2496笔借款,未偿本息总额总计3.24亿元,其中包括未偿本金总额1.91亿元,未偿利息总额1.33亿元。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为13万元,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为43.5万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1237.4天。

  在交易对象资格和条件方面,相关公告要求,受让方应满足监管部门、银登中心对其资质的有关要求,并提供相关监管部门核发的从业资质证明。参与竞价者需在6月18日17时前完成报名,并于6月20日进行集中竞价。受让不良资产后,不得再次对外转让,同时只能采取正当、合法的手段进行处置,禁止暴力催收不良贷款。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信息统计发现,2024年以来,中银消费金融累计发布32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合计累计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接近60亿元。在5月31日,中银消费金融还就2024年第35期—42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发布了招商公告。这也意味着,中银消费金融后续还有更多不良资产将进行出清。

  综合中银消费金融此前披露的信息,2021—2023年间,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94%、2.8%、3.47%,不良贷款规模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分别为15.42亿元、17.28亿元、24.95亿元。截至2023年末,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为748.16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719.48亿元。

  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中银消费金融年内连续出售不良资产,与其贷后端承压等因素有关,主要体现在中银消费金融面临客户收入能力不如逾期、还款能力有所弱化等现实问题。从贷款五类分级指标来看,中银消费金融2023年的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金额及占比,较2022年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上升。相对地,2021—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核销不良贷款的整体规模也有所上升。

  年内11家机构转让不良贷款

  一季度总规模18.9亿元

  银登中心发布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于2023年1月开立不良贷款转让账户,也是业内第二家参与机构。在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共计在银登中心挂牌4单不良资产包,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接近6.41亿元。而2024年以来,中银消费金融挂牌的不良资产包已经较2023年全年超过9倍。

  中银消费金融持续通过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处置公司不良资产,其他消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也在陆续启动“清仓”模式。数据显示,在已开业的3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已有25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其中马上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分别在2024年1月、4月开设对应账户。开设账户后,马上消费金融在2024年5月发布年内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债权总金额1.6亿元。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已有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以及蚂蚁消费金融等11家消费金融机构启动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分别发布5期转让项目,中邮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等各自发布1期。

  除了通过银登中心进行不良资产转让外,捷信消费金融近期通过其他渠道完成了一笔总值260亿元的不良贷款包转让。

  根据银登中心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数据,2023年全年,不良批量转让成交规模为1193.7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222.71%,其中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成交规模为183.7亿元,占比15.29%。2024年一季度,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成交规模为18.9亿元,占比12.7%。进入二季度后,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数量、规模均在持续提升中。

  针对上述变化,苏筱芮表示,对比2023年,2024年消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明显加速,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机构立足于贷后管理现状,期望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来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金额增多、速度加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个人类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机构范围扩大,更多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批量转让许可;二是理念转化,一些金融机构倾向于通过自身来处置不良贷款,更多消费金融公司为了提高处置效率选择进行批量转让;三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有所增多,导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需求增加。

  减轻历史包袱

  还需增强抗风险能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前提下,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容忽视,其中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以及流动性也成为重要衡量指标。

  围绕消费金融的不良资产处置,2022年末,原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银登中心批量转让不良资产的试点范围,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被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针对不良贷款转让进度、对公司展业的影响以及后续规划等,北京商报记者向中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进行了采访。中银消费金融方面回应称,不良 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是一项在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竞价机制下开展的试点业务,当前公司已经将其作为处置化解不良贷款的常态化管理措施。后续将根据公司整体的经营安排情况开展此项工作,为保障及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增添

  谈及不良资产的各类处置方式,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不良贷款处置有几种方式,催收、法诉、不良资产转让、不良资产核销。其中催收就包括内催、外催。法诉又包含调解、判决、抵押物拍卖等。不良资产转让方式可以是在银登网等挂牌不良资产包、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可以通过场外招标、拍卖、协议转让等。

  “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径之一,已愈发成熟。这一渠道丰富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出表方式,有利于盘活消费金融公司资产、减轻其核销压力,释放流动性。”杜娟进一步解释道。

  董希淼指出,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积极争取监管政策支持,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开立不良贷款转让账户,并稳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未来一段时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将在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竞价机制中稳步推进。

  苏筱芮表示,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不良贷款转让能够助力机构减轻历史包袱,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风控等业务上。中长期来看,消费金融机构转让不良贷款会逐步上升到一个阶段性高点,随即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除了不良资产转让,机构也需要关注自营催收团队的能力建设以及调解等机制的建设,多措并举增强风险化解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责任编辑:张文

【编辑:陈弘隆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125.65.46.38.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v1.1.8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