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激情丁香六月天报告:8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三年内因AI改变

激情丁香六月天报告:8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三年内因AI改变

2024-06-29 18:20:47 来源:激情丁香六月天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报告发现,担忧AI令自己失业的员工比重大幅减少,从2022年的53%下降到10%。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AI)会否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讨论不绝。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Mercer)近日发布《2024年亚洲全球人才趋势》(GTT),对3600名高管、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展开调查。报告发现,AI和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工作流程,98%的受访企业和机构计划在2024年对工作设计进行变更,包括确定最适合混合/远程工作的角色,并将工作重新分配给不同的人才池。

报告称,56%的受访高管认为AI将为其组织创造就业机会,44%的高管持相反意见。对员工来说,担忧AI使自己失业的比重大幅减少,从2022年的53%下降到10%。不过,21%的员工担心,AI的进步会提高工作要求,迫使自己工作更快或产出更多,从而增加工作压力和风险,这一比例是2022年的两倍。

美世亚洲区总裁拉蒂默 (Peta Latimer)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AI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持乐观态度。“过去30年,我们一直在说很多的工作要被机器人所取代,但现在的就业还是可以进行合理分配。”她称,“即使AI可以帮助公司生产力提升30%,这也不意味着会直接减少30%就业岗位。”

AI将带来什么

报告发现,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四分之一的高管表示AI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业务模式,而8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三年内因生成性AI而发生显著变化。

32%的高管认为,AI能通过放大智能带来更大附加值,从而减轻当前最紧迫的人才风险,例如劳动力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流动性低等。54%的高管认为,如果企业不大规模采用AI,其业务将无法在2030年后生存。

有53%的高管预计,AI和自动化将在未来三年内为他们的组织带来10%-30%的生产力提升,另有40%的高管认为提升幅度会更大。不过,尽管AI和自动化有望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但这只有在重新设计工作方式以适应人机协作时才能实现。

然而,尽管41%的亚洲企业高管认为投资AI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但随着AI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员工可能无法适应或最大程度利用AI。86%的高管认为,如果工作岗位被AI改变或取消,只有不到一半的员工能够适应。

同时,67%的企业和机构在采用新技术时,并没有相应地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由于新技术未能有效融入日常工作,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无价值或重复的任务,导致生产力下降。此外,许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时,未能充分考虑员工的体验和需求,导致新技术难以学习或使用,技术投资就不能发挥预期效果。

拉蒂默表示,招聘网站领英的数据显示,企业在招聘中对AI技能的整体要求在过去6个月内提高了21倍,但教育体系仍难以跟上这一趋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错配。同时,员工看待劳资关系的角度也已发生变化。“很多员工会觉得,如果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没有反馈给员工,他们不会继续有动力在公司中发展。”她称,特别是在疫情后和通胀环境下,员工的预期值发生了转变,就职者的目标是一个更好、更和善、更灵活的一个就业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向钱看齐”。

解决方法

报告还发现,83%的亚洲员工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经济压力是首要原因。许多员工面临生活成本上涨和持续的通货膨胀,他们平均每月要花费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来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

报告称,员工对财务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雇主能提供支持以减轻他们的财务压力。只有45%的员工认为他们为退休存够了足够的钱,并且他们更信任雇主提供的退休计划,而不是独立的财务顾问。报告发现,与不关注员工财务健康的公司相比,关注员工财务健康的公司员工更有可能感到满意和留在公司。

此外,价值观不一致、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挑战和缺乏心理安全感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57%的员工报告他们工作时间比以往更长,而42%的员工认为繁忙的工作(无价值的任务)是导致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报告认为,雇主可以从重新设计工作、重建员工的信任以及缓解员工的职业倦怠和经济压力三方面下手,增进其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

例如,报告提到,只有46%的高管对所在机构的人才模型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充满信心,只有27%的人强烈认为其劳动力模型足够灵活,能够将人才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为此,企业应该创建技能分类法,并将员工的技能与之相对应;制定能力框架,评估员工在特定技能方面的能力水平;设计基于技能的奖励计划,激励技能发展;要充分利用AI和技术,企业必须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并提供充分的培训。

责任编辑:王永生

【编辑:黄姿芬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125.65.46.38. All Rights Reserved

app安卓v3.1.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