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法国巴黎举办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29 02:16:45

  中新网巴黎6月28日电 当地时间6月26日,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举办。

  中法 文学相逢论坛旨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由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和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法国国家图书中心总干事帕斯卡·佩罗、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督察员凯瑟琳·鲁丽杰、法国巴黎图书节主席文森特·蒙塔涅等中法嘉宾出席。中国作家毕飞宇、刘震云、贾平凹、刘慈欣和法国作家菲利普·弗雷斯特向论坛视频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张洪斌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由来已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欧亚大陆两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千古文脉一华章。文学作品里沉淀的是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搭建起东西方交流的心灵之桥。

  论坛期间,中法两国作家进行了两场圆桌讨论。首场对话的议题是“人的处境与文学表达”,法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勒·贝尔、中国作家梁鸿、作家张清华参加,法国跨文化管理与沟通学院教授、翻译家帕斯卡尔·埃尔巴兹主持;第二场对话的议题是“新科技时代,文学何为”,法国作家尼古拉·易杰、中国科幻作家韩松参加,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创始人、社长朱人来主持。

  徐波表示,中法都是文化大国,文学更是两国共有的国家“禀赋”,在两国人民相逢、相知与相爱中发挥着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举办文学相逢论坛,不仅有助于两国公众更好地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学传统,也有利于双方增进对社会现实的客观了解,从而为中法关系创造更好的民意和社会氛围。

  施战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法两国都有丰富的文学遗产,两国文学界相互关注,相互欣赏。法国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2013年以来中国也成为法语书海外版权售出的第一大合作伙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论坛的举办是对两国文学交流、文明互鉴的一种“深情打量”和“诗意定格”,蕴含着对两国文学交往与情谊的回溯、思考、遐想和期许。他表示希望中法作家间的此类“文学相逢”要经常进行。(完)

  罪犯马林不满与妻子马某甲离婚,闻讯马某甲欲再婚,遂产生报复之念。2020年7月27日晚,马林携带事先购买的单刃刀至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太极广场,捅刺马某乙背部一刀,致其轻微伤,马某乙受伤后跑离,马林追赶未果。马林随即乘出租车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三塬村六社马某甲家中,翻墙进入院内,持刀捅刺马某甲(被害人,殁年25岁)及被害人马某丙、马某丁(被害人,殁年36岁),致马某丙轻微伤,马某甲、马某丁失血性休克死亡。随后,马某丙等人将马林当场控制,后交付给接警赶到现场的公安人员。

  二、对鲁宁处以禁赛8年的处罚,直至2030年12月6日。禁赛期内禁止其以任何形式、任何身份参与中国大陆境内所有台球赛事与活动。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调研时间:3月中旬至4月中旬),今年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体现了大学生更倾向于一份稳定工作。

  “美国调整印太布局,进一步拉拢盟国。美国步步紧逼之下,新西兰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新西兰继续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不仅符合其自身利益,也表现了对国际关系稳定的强烈诉求。相信未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新关系一定能不断克服困难,越来越好。”孙畅说。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表示,中国是有很多就业岗位的,只不过就业岗位跟年轻人的技能并不匹配。现在大量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是蓝领与白领相结合的技能,但很多青年学子并不具备。

  过去,延毕常常与挂科、论文被毙等负面词汇挂钩,被认为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差的结果。如今,为保留应届生身份、延长就业窗口期,延毕成了大学生应对就业困境的一种选择。

林冠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