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观澜: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17 12:27:09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电 题: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一位来自香港的载荷专家史无前例获选为预备航天员。这一激励人心的好消息意味着,港人实现“航天梦”已近在咫尺,这位“港产预备航天员”有机会开启港人飞天的历史新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两周后受邀访港的杨利伟,与数十位为此次飞天创举贡献智慧和心力的科学家、工作人员访港,获香港社会盛情欢迎。

  自此,国家航天员与香港各界交流互动的活动不断。

  2008年,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翟志刚率神舟七号航天员访港;2012年,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3位神舟九号航天员访港;2017年,“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来港举办讲座,勉励港青追梦;2021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与港青实现“天地对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年后的2022年,国家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已完成。而每次国家航天员访港,无一不在港掀起航天热潮。这是向香港特区介绍国家航天成就之旅,也是同胞间分享喜悦之旅,更是启发港青航天梦想之旅。

  如今梦想的曙光照进现实,港人距离航天圆梦只剩一步之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2022年下半年展开,获选的这位香港载荷专家有机会亲身飞赴中国空间站参与科研工作。

  港人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意义非凡,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巨大支持。航天工程代表世界尖端科技,港人亲自参与其中、与中国内地同业共同勇攀科技高峰,这项凝聚毅力与勇气的壮举,将为香港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精神鼓舞。

  再者,香港首位预备航天员的出现,鼓励本地创科界奋发自强。多间本地大学早已成立航天相关专业学科,甚至已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有理由相信,香港的航天科研力量将越来越壮大,持续吸引年轻科研人才,助力特区全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港人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地位,站在 国家这位巨人的肩上,完成“飞天梦”,定会为更多港青埋下仰望星空、飞向苍穹的梦想种子。梦想的通道既已敞开,势必极大激励志存于此的人们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追梦。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还表示,未来仰望品牌将率先应用众多比亚迪集团的顶尖技术。基于极限的驾驶场景,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体验。

  2022年1月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申请国家赔偿案作出决定,决定赔偿顾雏军共约43万元。顾雏军从被判三宗罪到改判部分无罪再到获赔,让许多民营企业家感到法治保障更有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甲戏传承人陈娟娟

  线下商业也传来积极信号。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元旦节日期间(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日)2天上海市线下消费金额达120.1亿元,环比增长5.6%;线上消费金额为109.8亿元,同比增长43.7%,主要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环比增长82.0%。其中,家用电器、针纺织品和建筑材料同比增势较好,分别增长1.7倍、46.1%和45.1%。

  在公募人士看来,宽基指数ETF比较好的行业生态是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最后留下头部几只ETF有序竞争;窄基指数ETF较好的行业生态则应是“遍地开花”,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纯粹的配置工具。

  “比如楼层相邻的,内科可以占用外科的床位,内科大夫去外科查房,平时外科帮着照看一下这些病人,护士帮忙换一下液,做些治疗。”冯晓梅说,单纯依靠呼吸科肯定不够,医院采取科室共管的模式,保证入院病人得到救治。

陈淑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