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2024年,中国如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7-07 11:38:53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然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痛点和难点,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彻底消除城乡差距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勾勒出实施框架:进一步指明目标,明确样板,确立重点。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确立了工作重点: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民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结合。”雷明表示,这将全面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全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真正形成城乡连体共生、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

  多年来,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一直存在。中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雷明坦言 :“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的城乡融合,但二元结构的边界特征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结构特点依然突出,成为乡村振兴、城乡统筹一个必须跨过的坎儿,面对新阶段、新任务,现在是时候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雷明表示,从目前看,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离开了城市,离开了二产、三产,只是“就乡村而乡村”,仅“就农业而农业”是不够的。乡村振兴强大引擎还是要靠城市,要靠二产、三产,要靠新型产业业态,更要靠城市的人、财、物各类要素,特别是要靠城市巨大市场的“推、拉、融”来实现。

  “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局限在乡村,也需要与城镇化同步推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大量农民进城变成城镇人口。新型城镇化,不是建大城市,是以县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镇为中心,吸引大量农民进城。现在农村常住人口占比约为35%,显然农村的人口规模与创造的财富规模不相适应。农村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

  汪三贵说:“对于进城的农民,需要通过城镇提供包括新型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在内的更多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通过城市的集聚,为这些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雷明认为,还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消除制约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优化城乡区域布局。强化城乡交流互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农民返乡创业。

  从2022开始,网监分局每月与平台企业召开一次例会,通过投诉数据和舆情分析,判断平台企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并约定时间解决。“问题都是很实际的,比如去年的某牛奶事件,我们需要尽快提供解决方案。在协调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的同时,还要协调其他地区的监管部门。”王晓华说。

  周忠和认为,青少年对地球和空间的认知乃至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地理课,但伴随地球科学其他分支的发展,现行中学地理课程,难以容纳其他分支学科的内容。

  陈文清在参加审议时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和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023年3月10日,一则有关中东两个国家的重磅消息自北京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重视。2017年9月起,全国范围内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纳入必修。在周忠和看来,这已是国内科学教育一次很大的进步。在他看来,中学的科学教育本应承上启下,与小学做好衔接,在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前,锻炼思维方式,但“目前明显是脱节的,科学教育还不够完整”。

  但2022年,童金南组织相关领域大学老师、学生进一步调研发现,只增添内容远远不够,“课程内容的组织仍保留经典地理学的学科思路,将很多地学知识强行加入,未能融合贯通”。

蔡宜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