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传噩耗!中国“钢铁教父”逝世,享年78岁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7-01 00:59:09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刚刚,传来噩耗。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的创始人沈文荣因病逝世,享年78岁。

  “钢铁教父”沈文荣逝世

  据沙钢集团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逝世,享年78岁。

  据官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创办于1975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现为全国特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以钢铁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国际性集团企业,在2023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348位。

  据2023年7月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沙钢现有总资产3000亿元,职工4万余名,年产钢能力超4000万吨,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连续14年入围世界500强,居国内钢企第三位,世界钢企第五位。

  官网显示,沈文荣,男,中共党员,1946年2月出生,江苏张家港市人,中专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现任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先后于1988年、1991年、1994年荣获苏州市劳动模范,1988年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1994年荣获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荣获2009年度、2014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荣获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2016年荣膺“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17年荣膺“2016-2017年度苏商实业强国功勋人物”,2018年荣膺“改革开放40年最受尊敬的苏商功勋人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9年荣膺“建国70年最受尊敬的苏商实业家”。

  钢铁传 奇人物

  沈文荣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得早,一家人住在茅草房里,母亲整日为一群孩子的温饱操劳和烦恼,食不果腹,日子非常难熬。中专毕业后,沈进入沙钢的前身——一家小型炼钢厂,成为一名普通的钢铁工人。

  沈文荣1983年在钢铁厂正式与母厂扎花厂分开的当口,出任钢铁厂副厂长,次年7月扶正。从此,沈文荣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官至张家港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副书记,沈文荣的办公室也一直设在沙钢。

  沙钢的前身是由锦丰轧花剥绒厂用45万元自筹资金建办的小型轧钢车间,于1975年3月10日正式投产。同年6月10日,轧钢车间命名为沙洲县(现张家港市)轧钢厂,隶属沙洲县商业局。1976年11月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1983年9月13日,沙钢厂与锦丰轧花剥绒厂分开,隶属于县冶金工业公司。

  在70年代,钢材是中国最紧俏的物资,像沙洲县,一年仅能分配到400吨钢材,那时轧花厂办的纸厂和油毡厂,由于没有钢材,只能用木头、水泥做架子,连螺丝钉都难找。沈文荣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只要有了钢,什么都好办。

  国家分配的钢材杯水车薪,为了发展经济,县里与轧花厂商量自办小钢厂,于是1974年轧花厂集资45万元,筹建了一个轧钢车间,沈文荣为筹建小组负责人之一,并带领23名青工到附近钢厂学习轧钢技术,沈文荣回忆当初的艰难处境时说:“我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用什么。”

  1974年年底,轧钢车间试生产,次年3月正式投产,5月沈文荣被任命为厂总支副书记,6月该轧钢车间命名为沙洲县轧钢厂,1976年炼钢试产成功,11月沙洲县轧钢厂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自此以后震撼了欧洲大陆和钢铁业界的沙钢算是艰难诞生了。

  作为沙钢集团的掌门人,沈文荣每天早上5点起床,到车间去转一圈。在6点30分职工开始陆续进入工厂时,他坐在工厂大门口的石凳上迎候员工,并当面给车间的班组长布置工作。每天早上7点钟高层领导的例会,他会准时到场。

  他每天都能坚持工作至少10个小时,而且不觉得累,摆弄钢铁是他最大的兴趣。多年来,沈文荣一直住在厂区70平方米的宿舍房中,其标准与普通职工的宿舍绝无二致。

  沈文荣向往大公司的规模,却不愿意丢弃小公司的好处。他现在坚持不要秘书,不翻新简易写字楼,依然坚持每天早晨6点40分在厂门口迎候员工,并当面给相关人员布置工作。一是一,二是二,这种小公司当面锣对面鼓的情形,在大公司沙钢集团依然故我。

  一个大公司要保持小公司节约每一个铜板的传统,只能从当家人那里开始。已经是福布斯亿万富豪的沈文荣,终年是一身和名牌无缘的普通衣着,食堂里粗茶淡饭几分钟就能吃饱,依然居住在沙钢总部传达室旁边的公寓房内。家里的一切事务统统都由金融系统全国模范人物的妻子陈红华包了,他自己则从早到晚以厂为家。有一次,香港著名冶金专家倪德麟跟沈文荣一同出国,沈照例买了经济舱。他块头大,挤得难受,就靠在走廊里。倪德麟问:“沈老板啊,你现在也是个不小的老板,干吗这样亏待自己?”沈文荣坦然一笑:“能省点就省点,这些都无所谓的。”倪评价沈文荣是个“天生会赚大钱却永远也学不会消费”的“钢痴”。

  谈及沙钢奇迹的另外一些因素,沈文荣说:“居安思危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同时,领导班子的稳定也很重要。像沙钢这样的20多年原有老班子基本稳定,在江苏找不到第二家。没有这个因素,怎么发展?还有就是沟通很重要,我们始终坚持必要的会议制度,通过班前会等加强沟通。有人认为沙钢会多,但我认为,一个上万人的企业,工人与工人、领导与群众不沟通,步调怎么一致,一个不沟通的企业能搞好吗?”

  沈文荣一直以朴素著称,沙钢的办公楼也简陋普通。沈文荣说:“我们都是艰苦时代过来的,我们不追求办公桌的宽大、办公楼的宏伟,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可以了。”在沈文荣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一丝富豪的影子。沈文荣仍保持着质朴的本色,操浓浓的乡音,与他相处几十年的同事也说:“沈老板与30年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一心扑在事业上,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沈文荣,也是迄今为止人类钢铁史上唯一在没有任何国家资金投入,用20多年时间45万元起家,建成千万吨钢厂的奇人。

  之所以称之为“奇人”,是因为沙钢在40多年的发展中,没有得到国家投资、债转股等优惠政策,全靠自筹资金“滚雪球”办成如此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在世界钢铁史上绝无仅有。

  沈文荣曾经做到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但是沈文荣却说:“名义上当官,实际上没有。搞企业、工业我是有方向的,但对做官是从来没想过。”

  随着沙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了嘉奖沈文荣、调动积极性,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由他一个人当。沈文荣开玩笑说,“实际上是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只拿了一份工资。”

  后来,沈文荣被选拔为政协副主席。他说:“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当上政协副主席!”不久,他又荣升政协主席。政协主席有个办公室,他只在里面呆了三分钟,就再没进去过。沙钢事务太繁忙,沈文荣只好将政协的事带到厂里办。

  沈文荣做的最大的官是市委副书记。他说:“按理那时可以拿一份政府工资。但我觉得没必要,拿的仍然是企业工资。”

责任编辑:杨红卜

  近期民进党政客所谓“大陆高铁没有靠背”的雷人雷语持续受到各界嘲讽和鄙夷,岛内知名媒体人黄智贤和一众“网红”等纷纷拍摄乘坐大陆高铁的视频“打脸”无知造谣者。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当中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自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屡“归罪”中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国际机构的民调均显示,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进步”的年轻人“厌华”情绪相对更强。《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就此话题深入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尚未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地位变化,仍固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高度敏感。中韩建交今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有目共睹,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让双方重视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期待通过促进交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事实上,这些课只是“入门”。王印把自己的手工课命名为“蓝润工程师”,前两个字是学校的名字,他希望通过手工课培养孩子们的工程师思维和动手能力。

  另一个协调机制是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成立,协调解决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规划、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问题,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实施。

  李鸿忠指出,浙江、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强化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积极探索、守正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经调查发现,这张银行卡挂在崔某某名下,实际存储金额为22.4万元。崔某某奉上这张卡的缘由,是因为之前接到了闫学会的电话,其表示着急用钱,让崔某某至少凑够20万元拿过来,后续会通过多结算餐费的形式予以偿还。就这样,通过机关食堂承包商虚列餐费支出,闫学会把这笔公款套取出来据为己有,用于个人日常消费。

张志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