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3 15:43:12

  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仅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更影响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即不同物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通常是同步演化。然而,大规模灭绝事件却可能打破这种同步性,导致两者脱耦。

  宋海军团队开发一种名为DeepMorph的自动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99个属、六个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了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大部分门类,包含菊石类、腕足动物、介形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经历了对复杂和装饰性形态的选择性灭绝,那些大型、复杂和强烈 纹饰的形态类型灭绝更严重;而牙形动物则没有表现出形态选择性灭绝的迹象。

  研究还发现,菊石类、腕足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牙形石六个海洋生物类群在经历灭绝事件时,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演变模式。这种灭绝的选择性和强度可能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影响所致,反映出不同演化枝和形态类型对环境耐受阈值的差异。

  虽然种菜有奖励,但农户积极性却不高,陈林先说,一是受传统生产观念的束缚,二是不会种、不敢种、怕赔钱。一人富不如家家富,他主动当起“蔬菜种植顾问”,免费给农户提供菜苗,上门指导种植技术。就这样,种菜的农户年年增多,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大棚面积达18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随着春节临近,为满足金门、马祖地区民众农历春节的返乡需求,1月7日起至2月6日,暂停了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部分恢复通航。

  可以看到,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处理人数占比仍然保持在90%以上,充分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监督取得的显著成效。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7日电(刘欢)脑子像是被布蒙上了、记不住东西、注意力不集中……近来,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反映,自己好像得了“脑雾”,脑子仿佛被病毒攻击。

  简同学妈妈对记者说,疫情下孩子经历了3年的网课生活,没有在校的学习氛围,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除面临学业压力,疫情下跨境学童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亲子矛盾。“3年网课,孩子每天都在家里对着妈妈和电脑,跟同学相处的时间几乎为零。”当下两地即将“通关”,看到孩子终于要恢复正常的学校生活、与同学相处,她感叹总算解决了自己的一块“心病”。

  在贵州实施的“一免三减半”(景区门票免费,自驾车过路费、住宿费、购买商品费五折)的“冬游贵州”钜惠等活动政策的加持下,冰雪“冷资源”正逐步变成贵州旅游的“热动力”。因方便快捷,有越来越多的旅客会优选乘坐高铁前往六盘水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

吴文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