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千亿半导体巨头韦尔股份,业绩暴涨!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7-06 03:53:20

  受益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半导体产业链业绩大幅增长。

  其中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至819.42%;澜起科技预计上半年录得净利5.83亿元至6.23亿元,同比增长612.73%至661.59%。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两家公司业绩表现更为炸裂。韦尔股份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为13.18亿元至14.18亿元,同比增长17.69倍到18.96倍;澜起科技扣非后净利润5.35亿元至5.65亿元,同比增幅达139.25倍至147.12倍,其中二季度单季扣非后净利为3.15亿元至3.45亿元,创公司单季扣非后净利润历史新高。

  韦尔股份指出,202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持续复苏,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预计营业收入为119.04亿元至121.84亿元,同比增长34.38%至37.54%,增势明显。

  澜起科技则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 DDR5下游渗透率提升且DDR5子代迭代持续推进,上半年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出货量已超过第一子代RCD芯片;与此同时,部分AI“运力”芯片新产品开始规模出货,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2024年上半年,澜起科技预计实现营收16.65亿元,同比增幅为79.49%。

  除行业复苏外,主营产品竞争力加大,毛利水平持续提升也是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韦尔股份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具体来说,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触及17.3%的毛利率低点后,于2023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实现毛利水平企稳回升,单季毛利率分别为21 .78%、22.98%;今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7.89%,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17个百分点、4.9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澜起科技核心产品互连类芯片产品线一季度毛利率为60.93%,二季该产品线毛利率已攀升至63%至64%。

  在新产品方面,澜起科技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市场快速释放,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达1.3亿元,环比增长显著。其中PCIe Retimer芯片第二季度出货约30万颗,较一季度实现翻番;MRCD/MDB芯片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环比增幅亦超100%;CKD芯片二季度开始规模出货,单季度销售收入首次超1000万元。

  澜起科技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预计DDR5下游渗透率将在今明两年持续提升。随着DDR5渗透率持续提升及高性能运力芯片新产品规模出货带来的收入占比提升,互连类芯片产品线毛利率水平未来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韦尔股份看来,半导体行业有周期性,但是企业发展与公司自身产品技术实力关系更大,公司技术是否领先、IP是否足够优质、产品线是否足够丰富,对公司的发展成长更加重要。目前,公司无论在手机、还是汽车市场的份额增长,是基于技术上的领先,后续将努力做到明年、后年及更长时间维度上持续的技术领先,以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截至7月5日收盘,韦尔股份市值1188亿元,澜起科技市值为654亿元。

  (十四)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共同倡导负责任的生物科研,鼓励各利益攸关方自愿采纳《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共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能力建设,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促进生物科技健康发展。

  他同时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多为缓和局势、劝和促谈做些实事,停止甩锅推责、散播虚假信息。中方将继续坚定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strong>“我们不只考察球员的球技,更是考察他们的性格。球员首先要有团队精神,在场上愿意吃苦。在我这没有训练和比赛之分,每时每刻都必须拼尽全力。”</strong>

  同样是18岁出来闯荡的,还有来自湖北恩施的90后王猛。他是浙江聚贤圈杯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企业主要生产保温杯。作为年轻创业者,他也吸引了一批年龄相仿的员工,工厂有接近1/3的00后员工。“00后毕竟年轻,也有父母扶持,对待工作更放荡不羁,所以流动性比较大。”

  船舶行业的贡献远远高出整个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4.0%,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5%。造船业更是一枝独秀,《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2.9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70.0%。

  “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的内容,逐渐从技术交流、业务咨询,发展到派员工赴日考察、进修、培训,继而学习引进日本的管理体制。”胡可一介绍说,一批批技术人员进修回国后,成长为各家船厂的技术骨干、厂长,那段中日蜜月时期,中国储备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刘丽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