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设“有罪推定” 欧盟惹众怒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5 04:53:33

  欧委会日前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从17.4%至38.1%不等。

  该反补贴调查启动之初,就遭不少欧盟政商界人士诟病。初裁结果甫一公布,又被宝马、大众、奔驰等车企公开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大众汽车集团也称,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围绕电动汽车问题,欧盟内部从成员国层面看分为两派:一派以德国为代表,自身车企实力较强,燃油车领域在华有较大份额与利益,怕中国反制会伤及自身,同时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对华合作有利于其追赶和布局未来,故主张在开放条件下自由竞争,不愿完全诉诸保护主义;另一派则以法国为代表,自身车企竞争力相对较弱,在中国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欧盟最终不顾业界反对,执意对华电动汽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表明后者在复杂利益博弈中暂居上风。

  在丁纯看来,欧盟宣布征收反补贴税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技不如人,越倾向于保护主义;反过来,保护主义又妨碍了欧洲车企在充分竞争中真正提高实力。

  中国业界对欧盟此举 也表示强烈不满。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称,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调查程序显失公平公正,中国应诉企业根本无法正常完成调查程序,欧委会因此以所谓“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定中国企业高额补贴幅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此次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和以往有明显不同:不是基于欧盟企业的申请,而是欧委会依据其职权主动发起;不是基于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而是基于欧盟针对所谓“市场扭曲国家”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规定,本身就暗含对中国的“有罪推定”。

  崔洪建表示,这一系列反常足见欧盟此举并非单纯围绕经济行为的调查,而是沾染了政治考量,核心意图就是用不公平不正当的手段,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给自身产业转型制造缓冲期。

  但这一意图恐怕难以实现。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欧盟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中新社记者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相对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等,也与科学、合规、开放的政策引导有关。眼下一些国家推出贸易保护措施,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干扰,但无法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趋势。

  春节海淘忙是跨境电商消费热的一个缩影。郑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晓芸介绍,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郑州积极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商现场进口商品从最初的100余种增加到8万多种。

  其中,全国铁路铁路发送旅客1024.5万人次,环比下降6.2%,比2019年同期下降9.5%,比2022年同期增长45.8%。

  萨拉马称,黎巴嫩自1997年起实施本币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官方汇率一直保持在1507.5:1。然而,2019年9月银行业危机以来,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快速贬值。3年多来,受政治经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跌幅已超过96%。

  <strong>守住初衷 把改革进行到底</strong>

  不过,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结束和经济衰退风险,今年的情况或略显复杂,股市的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试点情况看,注册制改革是一揽子改革。业内人士指出,在注册制改革的带动下,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系统性的制度机制重塑,市场结构、生态和功能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明显增强,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多层次市场板块架构和功能更加完善,“零容忍”执法的威慑力正在显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吕淑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