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考古学论文: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玛雅人祭祀仪式细节

来源: IT之家
2024-06-14 01:07:05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个体的DNA分析,发现了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仪式的更多细节。研究结果还展示了玛雅地区延续至今的基因传承。

  该论文介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古城奇琴伊察在古典时期末期(公元800年-1000年)成为玛雅人的主要聚居地。整个遗址中存在大量祭祀仪式的证据,其中,“神圣天坑”是一个有超过200具遗骸的巨坑,但关于其祭祀活动的细节仍不清楚。

  考古人员1967年在“神圣天坑”附近发现了一个地下蓄水池或储水室的结构,其中有100多具年轻人的遗骸。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Rodrigo Barquer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从其中64个个体身上提取了DNA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个蓄水池在公元七世纪早期至十二世纪中期一直在使用。遗传分析表明,这64个个体全部为男性,其中有25%的人是近亲,包括两对双胞胎。

  此次研究的遗传分析除了揭示出蓄水池中个体的身份,还通过与现今该地区居民的对比揭示出了基因的延续性。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被献祭者来自附近的玛雅社群,而非更遥远的地方。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免疫力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异,表明该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因传染病(如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结果 表明,在“神圣天坑”附近蓄水池遗址所处背景下,当地古玛雅人有其更倾向的献祭方式,这也为该地区人们的遗传史提供了新见解。(完)

  驱车240多公里,自驾3个多小时,从“雷火地”退役的老兵钱江当日也从嘉兴海盐赶来。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沈阳2月7日电(记者 王景巍)“警官,前几天我这来了一伙人,自称是做传媒工作的,一下子租了12间房,我怀疑他们干的不是正经事儿。”2月7日,记者自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获悉,该局在对辖区日租房检查过程中获得一重要线索,先后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2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查获涉案“GOIP”设备20余台。

  <strong>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狂奔</strong>

  “我们研究发现,中国既是‘候鸟式养老’的资源大国,又是‘候鸟式养老’的需求大国。”罗守贵分析,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无论冬夏都能提供气温差异很大的多样性栖息地。同时,显著的大陆性气候极大地增强了温差,对中国老人而言,一张机票或一张高铁票在手,几个小时便能实现季节的跨越。“不出国门即可实现‘候鸟式养老’,这一生活体验能极大地提升老人的满足感、幸福感。”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至3倍。

  1月6日,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利用无人机巡航抓获正在使用非法渔具大肆捕捞的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渔获物56.3斤。目前三人已被采取刑事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方芸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