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数字培训基地和体验场景 感受前沿科技发展成果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16 08:24:29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主题日14日举办,围绕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等场景,正式发布10家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和10家北京市数字体验场景,旨在鼓励民众打卡参与数字学习和体验活动,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由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和各区委网信办共同举办,主题是“数字赋能全民共享”,线上举办“我AI北京”大模型文生图创意征集大赛等特色活动,线下组织数字培训基地与场景体验开放日、“京彩E智·数字转角”等系列活动,并常态化开展数字向农、数字迎新、数字助老、数字惠民等主题活动。

  发布AIGC宣传片《AI上数字时代的北京》

  活动现场,创新性AIGC宣传片《AI上数字时代的北京》正式发布。宣传片采用大模型生成式技术赋能数字北京发展画卷,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瞬息全宇宙技术、“视听+”等方法,将数字素养理念和创新思想转化为鲜活逼真的图像,呈现出北京前沿数字发展图景的视觉盛宴。

  发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成 果专题片

  活动现场发布北京市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成果专题片《“数”说成果向数而兴》,介绍了2023年北京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成果。

  北京市委网信办通过加强政企群团等多方联动,实现全方位整合和多领域覆盖。活动月期间,28家成员单位线上线下累计开展24项专题312场活动,覆盖人群200万人次;累计7个案例入选国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优秀案例;构建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空中课堂),累计学习时长9.3亿分钟,数字文化馆自主建设总量870.641GB的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库;全年开展1000余场活动,搭建科普教育空间......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全民共建共享数字红利的生动图景。

  发布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

  活动现场,主办单位向10家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授牌,向10家北京市数字体验场景颁发证书。

  据悉,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是提升首都民众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的重点场所,可长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和服务,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供专业支撑和资源保障。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作用,北京市委网信办推出“数字科技漫游指南”,详细介绍了3个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25个北京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和10个数字体验场景特色点位,让民众了解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创新、数字工作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完)

  除了美联储政策预期以外,市场也将焦点转向了企业财报和经济前景上。截至目前,近70%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布了业绩,整体盈利表现明显低于历史均值。包括在线旅游平台亿客行(Expedia)、网约车平台Lyft在内多家公司业绩指引不佳,引发市场对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及潜在经济复苏的担忧。FactSet的数据显示,非必需消费品是标普500指数今年迄今表现最好的行业,涨幅超过14%。

  解决返回器着陆安全问题

  <strong>贾世锦:</strong>现在编入碎片库的碎片数量其实还是很多的,几万片,但是还有好多我们看不到的。对于航天器或者航天员来说不用那么大的碎片,毫米级的碎片很可能就击穿了。所以一方面空间站本身有碎片防护措施。飞船没有专门碎片防护设计,飞船有被碎片击中的应急预案。比方说有压力应急,如果舱被空间碎片打穿了,我们允许要求在5毫米以下的击穿孔,靠飞船自身的资源还有能力能够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独立飞行的时候。如果在停靠期间,我们有不同预案。比方说轨道舱不返回,在轨可能有一些堵漏的措施。空间站也有这样的手段,把孔给堵上,不让漏气漏那么快。这样就相当于是击穿没有产生影响,继续往下飞行。如果是返回舱,返回舱外面是防热结构,防热结构一旦被击穿,返回载入的时候防护功能可能就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地面备的那艘船就要紧急发射,上去接替,把航天员能够安全接回来。

  2020年底,徐银荷跟随上海市黄浦区侨商会来到黄浦区对口援助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出资捐赠了银荷图书馆。银荷图书馆于2021年3月动工,2022年4月竣工,徐银荷先后出资了110万元。

  长期从事公积金贷款担保业务的吴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长沙公积金中心调高了可贷倍数,而且公积金利率比商业贷款利率低,因此很多购房者选择提前结清商贷转成公积金贷款。”

  A: 目前,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情感。人工智能是基于程序、算法、数据和模型建立的系统,它们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但是它们不能产生情感。虽然有一些研究可以试图在人工智能中模拟情感,但它们仍然是模拟,不能真正感知或体验情感。人工智能需要依赖于程序员、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等人类专家的指导和设计,才能进行更多有价值的工作。

陈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