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运河闹元宵 浙江南浔古镇集群送上“文化大餐”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30 11:04:32

  中新网湖州2月24日电(胡丰盛 王嘉斌 宋豪亮)岁岁年年,又逢元宵。浙江南浔,由北往南的大运河流淌不息,繁衍出运河畔的六座古镇,元宵节期间,这里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四处悬挂着灯笼谜面,舞龙舞狮、寻非遗、品民俗、猜灯谜,游客们沉浸式体验这场民俗盛宴。

  春雨绵绵,南浔菱湖镇秀溪古城里的百年老街彩灯高挂,人们成群结伴,赏灯猜谜,灯谜会上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些造型各异、五彩缤纷的鱼灯,令现场观者啧啧赞叹。“这个灯谜有点难度的,我拍几个照发我自己家里的群里,叫我的女儿帮我猜一下。”老街居民范国良住在运河畔过了一年又一年,随着元宵节到来,菱湖古镇节日味越来越浓,“跟以前一样热闹,沿河逛灯会的感觉太美妙。”他说。

  菱湖灯谜历史悠久,源于南宋,兴起于明清,当地人善作彩灯常与猜谜相结合,节庆期间商铺店家将灯谜挂于店门,供人猜射,并散发奖品,成为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特色。春节灯会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最盛于上元桥畔,有“三分灯彩七分人”之称。2000年,这里被授予“浙江省灯谜之乡”。

  “这些彩灯都是80年代的时候我跟镇上的老师傅一起做的!”在菱湖镇非遗馆里,彩灯技艺传承人虞敏儿很是骄傲,这里还完整保留着20世纪的运河畔的灯谜会和“老法”彩灯照片,发黄的照片里仍透着这个运河古镇蔚为奇观的“灯谜之盛”。

  沿着运河北上即是荻港古镇,这里孕育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元宵踩街是当地绵延数十年的习俗,长龙翻滚、左右盘旋,地戏队、排舞队、马灯队等22支踩街方队纷纷上阵,人群随之慢慢涌动。每到一个路口,踩街团队都会停下来舞弄一番,前来围观的市民游客们直呼过瘾,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踩街的欢闹景象。

  随着大运河古镇集群复兴工程的启动,运河畔的双林、南浔、善琏等六大古镇纷纷着手激活在地文化,从民俗、技艺、美食等方面深入挖掘在地特色文化,梳理并提炼出辨识度高、转化价值大的文化基因。

  在善琏镇窑里村文化礼堂,一场融入当地非遗特色的元宵晚会正在举行,湖笔颂、窑里吹打等各种非遗民俗表演轮番上演,余音袅袅、翰墨飘香,一盏盏灯笼,把窑里村点缀得流光溢彩,游客们在村里共度了一个有文化、有滋味的元宵佳节。在南浔古镇,游客手提宫灯,身着汉服体验赶集踩街的乐趣,传统服饰与江南风景相映生辉,给景区增添古风诗意。

  南浔因水而生,因“运”而兴。大运河通贯南北,漕船客舟联结四方,人们逐水而居,临河枕水,一座座特色市镇应“运”而生,桑禾遍野,衣食海内,机杼之声不绝,成就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商业经济。

  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 牌、一镇一天地,沿着蜿蜒的河岸,运河古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随着如今南浔水乡文化的原真性、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得到了保护和延续,为大运河古镇集群复兴打下了文化基础。

  长期从事南浔地方志历史研究的李慧民也被当地人戏称为“运河边的‘活化石’”,在他看来,进入现代社会,运河的流水已不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水利万物”的大运河依然在新时代开启新的航程,作为活着的文化,流动的现代,运河古镇的触角更要向外伸展,与古城镇、古村落联手互动,在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发展中汲取崭新能量。(完)

  但也要看到,一年来,就国际上看,乌克兰危机在向纵深发展。中国内部来说,台海问题仍然萦绕在许多国人的脑际、耳畔。特别是今年G7峰会,自己个儿不好好开会,竟然许多时候拿台海问题国际化来说事。这样的时刻,中国国防部长出席香会,能说什么议题,自然大致猜也猜得到。

  梁建章:这本书讲的也许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人口问题。近几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下降得非常快,7年前,这个数字是1800多万,去年900多万,这样的变化会对未来整个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此外,此次降雨过程雨量大,截至5月29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达到35毫米,有11个省辖市降雨量超过30毫米,其中商丘81.3毫米、周口55毫米、驻马店48.8毫米。

  六是加强调度指导。省市县三级每日开展调度,及时解决“三夏”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直到夏播结束。18个省级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开展抢收、抢种技术指导服务。对全省小麦种子田,优先组织抢收,优先烘干晾晒,确保秋播用种质量和数量。

  谷歌就是如此,在美国成功后占领其他市场。大国的这些平台会占有先机。所以大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尤其美国跟中国,就有很大优势,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

  任润厚病故约半年后,他被开除党籍,收缴其违纪所得。相关通报提到,任润厚贪污、受贿、行贿问题涉嫌犯罪,其涉嫌违法所得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林良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