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07 20:40:44

  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今年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遗10周年。一条大运河横跨了北京、天津等8个省级行政区,曾经联通了不同地区的往来。如今,大运河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载体、旅游的纽带,带动了沿岸经济发展。

  6月6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指出,十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形成了一批值得研究总结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了赋能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生态治理等重要作用。未来,要进一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商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文化繁荣又促进商业兴盛。”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认为,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商业富国”的重要历史价值,将其与现代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科技领域相结合,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士林认为,想要把历史文化遗产变成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在精神诠释上更加关注细节和具体;二是在活化利用中坚持融入城乡现代化进程;三是要深入研究和构建有利于不同城市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传承展示集群。

  “文旅产业发展势 头强劲,但在消费端与供应端仍有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奎认为,从政策角度看,文旅供给侧改革有较多发力空间。针对特定旅游人群的旅游需求要细化支持性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文旅企业的要素条件,并加强文旅产业带的多地区、多部门政策协调。

  在种植户钱俊魁的智能温室里,长得像莲花一样的千佛手,石榴果实般的红色浆果,全年生长的胧月,还有与星座契合的双子座、摩羯座等多肉品种让人眼花缭乱。

  2022年,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远征。

  “从具体项目对接,到制度创新,再到立法协同、标准协同等,三地协同不断向纵深发展。”天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斐说。

  为创造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故宫博物院也适当调整入院通道,加强安检和安保力量。同时,院内各条开放路线区域,适当调整开放通道,实时做好观众疏导,避免拥堵发生。院内文创销售门店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做好消杀,确保观众在展厅、在餐厅、在文创店、在卫生间都能放心进入和使用。(央视新闻客户端)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三地协同的“主方向”。

  RCEP生效实施以来,柳工的发展可以说是广西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广西借助RCEP投资规则生效的有利契机,积极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对接,吸引外资到广西发展制造业。同时,鼓励和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带动制成品、制造技术和制造标准“走出去”。

陈文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