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我国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28 14:37:17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随着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城乡文旅网络新IP、国货“潮品”以及智能家电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共同编织了一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美丽画卷。

  这些新兴消费模式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17条具体任务举措,为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技术领域催生新的消费场景,政策的精准支持有利于进一步提振消费。他强调,未来消费新场景将以更快的速度涌现,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将实现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稳健增长。

  其中,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消费新场景涌现的关键力量。魏琪嘉认为,当前众多消费新场景均紧密关联于科技创新,这些新场景的出现,正是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科技创新对消费市场的深刻影响。

  他强调,《通知》中提到了对科技类消费场景的支持和培育,在巩固已经出现的消费场景的同时,催生更多新的场景。

  在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方面,记者注意到,新“入职”的机器人团队以其创新性和实用性,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上海,迎宾机器人以其多才多艺的表演,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欢迎仪式;在北京,智能咖啡机器人则凭借其高效的双臂操控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精美的咖啡拉花;在广州,扫拖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更是让消费者享受到了便捷的家居生活。

  这些创新应用的普及,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类生活消费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夯实了消费市场增长的基础,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通知》重点聚焦行业消费场景培育,积极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其中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关注老年助餐产业、推进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并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补助和支持。

  在哈尔滨市的繁华街巷中,有这样一处特别的去处,让市民张大爷和他的老伴赞不绝口。这家位于张大爷家附近的助老餐厅,不仅为他们解决了日常就餐的烦恼,更以实惠的价格和可口的饭菜赢得了众多老年人的喜爱。

  张大爷表示:“从家走到这里,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吃上热乎饭,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我和老伴总是因为做饭而发愁,现在下楼就能吃到,人均消费还不到十块钱,口味也很好。”

  据悉,这样的助老餐厅在黑龙 江省已有272家,它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便捷、实惠的就餐环境。

  在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方面,《通知》还提出要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具体来看,要持续优化出入境政策措施,应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消费场景。例如,完善公共场所外语指示标志、在地图导航软件等应用中增加多语种服务、推动受理境外银行卡……为入境旅游提供切实帮助,清扫语言不通、支付不便等多重障碍。

  在免签方面,6月24日,我国决定对波兰公民实施15日单方面免签政策。此前,中国分别宣布将把新西兰、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并决定延长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免签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此外,我国邮轮入境免签口岸也扩展至13个。

  以北京为例,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外卡支付覆盖率,完善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功能,探索增加二维码支付功能并与境内支付软件打通,进一步提高外籍游客在京购票、餐饮、住宿、出行、预约的便利化水平。

  “这里的工作人员把我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很好,还定期开展手工、绘画、种花等活动,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这里,我和其他老人一起相互陪伴,一定能过个踏实舒心的好年。”谭慧娴说。

  例如,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今年春运前11天(1月7日至1月17日),广东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约7191.84万车次,日均车流量653.8万车次,同比增长6.35%。

  冰灯,是北方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过去松花江沿岸的渔民在冬日凿冰捕鱼时,常用水桶冻一个“冰坨子”,中间点一盏灯,用来照明,这就是最原始的冰灯了。现在,北方许多城市在过年期间都会举办冰灯游园会,北方特有的天然冰雪与灯光色彩、声控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冰雪艺术的童话世界。

  “从年轻人的视角看,年货这个概念其实不再是吃吃喝喝,而在于快乐的体验。”业内人士认为,在蓬勃发展的新消费市场中要想获取更多的年轻消费者,还要大力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引导品牌积极创新。

  有人觉得考研上岸、休学支教的行为是在自我营销,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并非如此。本科期间,他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的班长(胡吉伟是华中科技大学2000级学生,在家乡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学校为传承乐于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设立“胡吉伟班”——记者注),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他利用暑假时间到江西支教,他忘不了那里的孩子们,支教结束后,孩子们经常主动找他视频聊天,分享喜悦,表达想念。对他而言,“选择支教是一件简单纯粹的事,没有这次经历,我也不会这么坚定地去支教。”

  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挂在心头。

林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