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回收产业链 回收创新技术有助塑造时尚业新风采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27 14:09:09

  回收创新技术有助塑造时尚业新风采

  【科技创新世界潮】(307)

  ◎本报记者 刘 霞

  鉴于纺织品回收极其复杂,相关技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诸多服装品牌面临大规模回收压力。不少初创公 司闻风而动,竞逐衣物回收这一蓝海市场。

  打造可回收衣橱

  总部位于美国的Circ公司发明了一种化学溶液,可将最常见的聚酯棉(聚酯纤维和棉的混合物)分解。它使用水热工艺先将聚酯纤维液化,将其与棉分离,然后两者都可变成新纤维。

  去年5月,Zara公司宣布与Circ合作,推出了首个以Circ回收技术获得的新纤维制成的服装系列。该女性服装——“胶囊”系列已在全球11个市场发售,朝着为时尚行业构建循环生态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

  Circ行政总裁皮特·弥耶阿诺维斯基表示,通过此次合作,Circ和Zara希望能逐步创造一个新未来,即消费者衣橱里的衣服都由回收材料制成,可被反复回收再利用。

  构建回收产业链

  让旧衣服保持清洁,并与其他废物分开,目前时尚行业还缺乏这些收集和分类大量旧衣服的基础设施。循环技术和物流平台“超循环”应运而生,其汇集了快递公司、仓库和跟踪系统,以简化回收流程并降低成本。

  “超循环”希望利用店内的免费送货标签等激励措施改变公众对服装回收的态度。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激励,让消费者用完一件物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回收。

  自2022年推出以来,“超循环”迅速扩张,回收了100多万件服装。现在它为包括优衣库、Reformation、Parachute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提供旧服装回收处理服务。

  去年11月16日,“超循环”获得700万美元的A轮前期融资。这一战略融资将扩大“超循环”的基础设施,将之前分散的运输、整合、分类、分级和回收服务连接起来,为全球的品牌和零售商提供更多服务。

  3D织机有望降低大量库存

  unspun是一家数字服装公司,可为每位消费者按需定制衣服。该公司表示,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3D织机,能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直接用纱线制作出一条定制尺寸的牛仔裤。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22年度100件年度最佳发明之一。

  unspun旨在通过自动化、本地化和量身定制等措施,减少全球碳排放。目前,该公司正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建造第一家微型工厂,以证明其有助减少服装品牌需大量库存的要求,以及在运输环节的浪费。

  让服饰材料完好无损

  法国初创企业Cetia的专长是为衣物回收做好准备。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自动化方式进行这种操作的创新平台,Cetia开发了一款简单的机器,可精确地撕下旧鞋的鞋底。当穿过的运动鞋经过机器上的一条隧道时,会被一个巨大的铰接臂巧妙地抓住,然后以一定的力量和极高的精度撕下鞋底。

  另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则使用人工智能识别钮扣和拉链等硬物,然后用激光切开而不损坏物品。奢侈品行业对此特别感兴趣,因为该行业需要保持其贵重材料完好无损。

  Saentis纺织品公司发明了一款专利机器,可在对纤维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回收衣物中的棉,从而制造出高质量的新纺织品。宜家、巴塔哥尼亚和汤米·希尔费格等品牌都在使用这一技术制造新的再生棉。

  用二氧化碳制造衣服

  美国初创企业Rubi Labs自称是一家“共生制造”公司,其能利用生化过程将工厂废弃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纤维素,用于制造莱赛尔纱线,从而减少对其他废物或森林砍伐的需求。

  去年7月,Rubi Labs宣布与零售巨头沃尔玛合作开展一个试点项目,以测试其创新能力。

  据介绍,目前,站房工程已于2022年11月底完成静态验收、专项验收;站前广场工程高架桥、停车场等配套都已基本完成,新站房已达到启用条件。

  发行仪式在位于首都苏瓦的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斐济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旭光致辞说,“兔”代表着希望和无限生机,新的一年将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有理由期待中斐文化交流在农历兔年更加丰富多彩,为中斐两国友好关系提供更强大动力。

  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莲花县委书记,甘祖昌干部学院第二副院长(兼),二级巡视员;

  “2022年以来,我们持续优化‘招推服一体化’集成工作体系,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服务需求,通过一条龙的贴心服务,让众多大项目加速落地。”常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展览中,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或坐或伫,憨态可掬;唐代的浅青釉褐斑瓷兔与元代的青玉兔活灵活现;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是传统工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范例。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寓意平安、取意吉祥的精品文物和时令书画,以期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很大,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是我们关注的重点。”18日,青海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洪伦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时说,在全球、全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下,青海省应把握好中国“国家公园省”的优势,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杨孟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