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界:经济转型需拥抱新市场、把握创科机遇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6 22:26:09

  中新社香港6月26日电 (记者 魏华都)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香港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多名工商界人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期,应勇于拥抱新兴市场、把握创科机遇,争取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近年,香港经济形势受国际政经局势影响而发生改变。在新的历史发展期,香港各界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开拓新兴市场,同时着手发展创新产业,趋向产业多元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不同行业都要认知、求变,提升质量,相信经济转型会带来新机遇。

  “现在是时候重新出发。”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陈少山告诉记者,在进出口行业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正越来越重要,这是业界需要留意的。特区政府正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这些市场缔造新的协议,为香港企业争取权益、落实优惠,是新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

  多年来,香港的重点产业集中在地产和金融等行业。陈少山认为,未来香港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涵盖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和文化产业等。

  “我们要认清形势,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是‘超级联系人’,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角色。”陈少山建议,中国内地电动车企业可来香港北部都会区设厂,专做右舵电动车,出口到其他国家,让香港在国家电动车产业中受惠。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八大中心” 定位之一。2022年12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增值。一段时间以来,特区政府和业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养人才,让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简称“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回复记者查询时称,过去数年,该局协助业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成功推动超过1300个重点智能化项目,涵盖先进材料、生命健康、食品等,同时正推动多条智能生产线在香港落地,提升“香港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

  毕坚文表示,生产力局正在推行大湾区“9+3+1计划”,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新质生产力及新型工业化服务基地,加强中小企业支援,协助香港成为内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超级增值人”。

  毕坚文认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有助于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促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香港万希泉钟表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沈慧林认为,香港国安法和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给予香港工商界更清晰的指引和保障,让业界可以尽情去做生意、招商引资。

  沈慧林提到,推动发展创科产业和新型工业化,不仅让业界经营更有效率,一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令市民生活更便利。(完)

  两地的比拼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上。数据显示,深圳去年主要高科技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民用无人机、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83.4%、113.8%、34.7%、22.3%。

  而储能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例如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特斯拉新工厂跟其电动车工厂的走势趋同,”林伯强指出,新型储能产业同样会向上海聚集,“生产规模足够大的话,大家就会靠拢”。

  首先是在收入分化的局面下,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偏慢一点,增长金额相对较低,而消费的增长潜力最终由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状况所决定。

  现任法国国际商会副主席、原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菲利普·瓦兰在接受法国BFM商业频道采访时就说,当下的中国在小型汽车行业、特别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远超法国,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竞争力,不仅掌握新能源车制造的优势,更是掌握超50%的电池生产供应链。

  有中小行人士对中新经纬表示,该行接到了监管的口头通知,(存款利率调整)和MPA考核挂钩,银行可以自主选择。“分数低和存款利率调低可以自己选择,我们比较重视评级,所以把利率调整了。”

  对此,蔡昉表示,刺激消费需要长短结合,从短期看,当前消费的复苏不足以支持经济增长,这时候需要有短期的措施,比如向居民发放4万亿元,直接刺激消费。

吴文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