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东北黑土地“春耕序曲”:农民青睐新科技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30 09:18:40

  中新社吉林4月2日电 题:东北黑土地“春耕序曲”:农民青睐新科技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四月的东北正值水稻育苗期,赵广文坐在房间里一边喝着茶,一边操纵着遥控器,惬意地为温室大棚里的稻苗灌溉。

  赵广文的家乡曾 出现在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所著的《东北游记》中。书中记录了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变迁,61岁的赵广文正是这一变迁的亲历者。

  这几天,赵广文正和工人研究如何设置全自动播种机的语音播报。这是为了今年备耕,农场新购置的设备。温室大棚里1000多吨育苗基质土,不日将长出绿油油的稻苗。这些土壤含有稻苗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微量元素,无需人工再配料。“都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的配方,长成的长粒香口感很好。”

  曾因荒地而得名的“大荒地村”,现已是中国粮食大省吉林的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迈克尔·麦尔在他的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大荒地村,如今的“农忙”早已不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赵广文也不必在田间地头长时间劳作。新购进的遥控喷灌机可以远程实施灌溉,苗期管理期间,赵广文坐在家里便能“督促”稻苗的成长。“一部遥控器就能完成自动灌溉。”他说,这里的农民每年都会引进高科技。

  大荒地村逾800公顷良田,由10多位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引领耕种。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晶表示,科技的运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王晶举例,种田大户都能准确估算无人机、灌溉机等设备的工作效率,还能把种地经验与新设备结合起来。育苗期间,种田大户们可根据日照、温度、水质的酸碱度来调整育苗进度。

  正如迈克尔·麦尔所说,从大荒地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的现在和未来。东北黑土地上的智慧农业技术,正从备春耕开始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传感与监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与远程管理,正逐渐被这里的农民熟练运用。

  50岁的王洪宇是大荒地村新的“农场主”,2024年春耕是洪宇家庭农场第一次经历“农忙”。37公顷流转土地,王洪宇料理起来得心应手。“把锄头换成遥控器,‘农忙’不再忙。”王洪宇笑称。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这是在大荒地村流传颇广的民谣。曾经的荒地不仅实现了粮满仓,更在科技的加持下种出了“新田地”。(完)

  对于如何发展海南,他提到,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批能源领域官员集体落马。此前,从1月31日到2月8日,辽宁省能源局长汪洪溟,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奕文,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张昌均,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东这四位能源领域官员已接受组织调查。

  这与几年前大相径庭。前几年,随着亚马逊对第三方卖家开放物流体系和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一些淘宝商家也纷纷转战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将淘宝那套打法复制到了跨境电商平台上。不少卖家的感受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可以不夸张地讲,随便抓一把东西都能卖出去。”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连老牌的掌握话语权许久的大英,都想要想出各种似乎不怎么上台面的手段,来对来自东方的企业各种搞事,也是不是在向世界宣布,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弱了呢?跟着美国围剿TikTok,这样的闹剧,可以休矣!毕竟有失大英脸面!

  TikTok在英国又挨罚了。当地时间4月4日,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对这一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处以1270万英镑(约合1.087亿元人民币)罚款,理由是——

  不过,李大千将前期负利润看作推广品牌的成本,有望迅速回正。段若畅认为,在新兴市场,其他国家的品牌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中小品牌突围的机会。

吴文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