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3 19:29:47

  昌平区是北京“三 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这是精神年货呀!”社区居民笑着说。在大家看来,宣传队志愿者们在舞台上,展现的不仅是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表达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美好新时代的真情歌颂。 “宣传也是生产力。”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科副科长张馨元说道,“春节期间,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各级阵地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等主题活动,以文艺轻骑兵的方式、用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策划宣传内容、编排文艺节目,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文件语’转换成‘家常语’,鼓足群众的干劲、凝聚大伙的共识。”

  <strong>春节假期四川拿下游客接待量全国第一,云南边境州市增势迅猛</strong>

  《满江红》之所以能在大年初二反超《流浪地球2》的票房,与排片倾斜密不可分。1月24日-27日,《满江红》的排片占比均位列首位,分别为27.7%、31.6%、33.3%、34.3%,同期《流浪地球2》的排片占比分别为24.8%、26.2%、26.3%、26.6%。

  春节假日期间,这个以“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也没有闲着。“大家都想过完年的时候,工作上能有更大突破。”卫星姿轨控分系统方案设计师吴一凡说。

  数据还显示,异地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76%。其中,<strong>北京、三亚、成都、重庆、大理等地成为异地消费者堂食订单量最多的前5座城市</strong>。

  <strong>不是病房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病房</strong>

杜智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