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民捐赠清代袍服入藏山东大学博物馆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4 21:58:03

  本报电 日前,国家文物局接受美国公民捐赠清代袍服文物划拨入藏仪式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向山东省文物局颁发文物划拨入藏清册。

  1901年,美国传教士赫士受山东省地方官员之邀,参与创办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的前身),被委任为总教习。这件袍服为赫士生前使用,后由其家族保管。近期,赫士曾外孙、美国公民保罗·霍利斯特向国家文物局表达捐赠意愿,并提出希望交由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局尊重捐赠者意愿,将其划拨至山东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此件清代袍服以绸为地,采用刺绣传统技法平金绣,个别纹样在金线上以彩色丝线施绣,是山东大学创办历 程的珍贵实物。袍服入藏山东大学博物馆,续写了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新故事。

  除此之外,各地的“夜游”经济同样耀眼。北京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期间对公众开放;四川成都推出夜游锦江、成都灯会、光影节、火花节等夜间活动;陕西西安举办城墙新春灯会……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也让广大旅游从业者增添了对旅游业“春天”的信心。

  冈田充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阁府以往的调查也呈现出“Z世代”对中国感到亲切的倾向,只不过在中美对立、中日关系遇到阻力的大背景下,日本人在对华观感上的“年龄温差”明显加大。若在较长维度中回顾日本人的中国观即可发现,在日本对华开始政府开发援助(ODA)的前一年(1978年),对中国“感到亲近”和“不感到亲近”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62.1%和26.2%,属于日中关系的“黄金期”。此后,虽然“感到亲近”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在明仁天皇访华的1992年仍超过半数,达55.7%。1995年“感到亲近”和“不感到亲近”的数据首次实现逆转,分别为45%和51%,这也是中国开始飞速发展成为大国的时期。

  据介绍,在东海大桥上的五车编队跟驰自动驾驶运输作业,目前可提升至少40%的通行效率,节省约80%的人力成本。

  朱建芬不只是丈夫工作上的“好助手”,更是生活里的“贤内助”。夫妻俩上岗前,朱建芬都会习惯性地给丈夫整理着装,帮他掸一掸灰尘、捋一捋领子,“让他看起来更加精神”。

  <strong>“Z世代”观察中国的视角不同</strong>

  截至1月31日,中国段日均开行客车56列,累计发送旅客870万人次;老挝段日均开行客车8列,累计发送旅客160万人次。

赖圣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