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磅发布!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3 02:30:10

  6月12日,华为智能光伏战略与新品发布会举办。本次发布会上,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 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智能光风储发电机解决方案、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户用解决方案5.0等产品。

  华为数字能源表示,主动安全构网,携手迈入光风储发电机新时代。早在今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2024年有5个关键战略举措。其中第4个举措是,打造光风储发电机,解决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

  徐直军此前表示,电网在光伏和风能发电的接入和消纳方面一直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使得大量的新能源发电没法上网,只能丢弃。在这种情况下,华为经过持续探索,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取名叫做光风储发电机。

  发布多款新品

  华为数字能源认为,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光储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组件、储能、构网、数字化等单点技术创新正走向融合创新,将加速构建以光风储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聚焦Bit(数字技术)、Watt(电力电子技术)、Heat(热管理技术)和Battery(储能管理技术)等4T技术,打造智能光风储发电机。

  在发布会上,华为数字能源电站储能业务总裁郑越发布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2013年开始,华为坚持组串式逆变器的路线,2020年推出业界首款组串式储能,用电力电子的可控性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华为数字能源称,本次推出的全球首款构网型储能平台,具备全架构安全、全场景构网、全生命周期经济、全链路数字化的特性,并且该平台支持生态开放。

  华为数字能源电站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周涛发布了智能光风储发电机解决方案。他表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进入深水区,光伏成为主力能源面临应用场景复杂、并网与消纳、运营和安全等多重挑战。华为围绕“光储用网云”打造智能光风储发电机解决方案,让光伏发电从跟随电网走向支撑电网,为新能源发展扫清关键障碍,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这一世界级难题,通过电压、频率和功角三大稳定重构技术实现发得多、送得完、控得稳。

  华为数字能源工商业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钟明明发布了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他诠释了未来工商业场景“无处不在的光伏”和“无处不在的储能”的愿景。此次重点推出了150K更大功率工商业逆变器、行业首款风液智冷工商业储能、360kW/480kW液冷超充主机、全新升级的智能光伏云等。

  此外,华为数字能源户用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孙权发布了户用解决方案5.0。华为数字能源称,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330万户家庭选择华为户用解决方案。

  数字能源业务平稳发展

  资料显示,2021年6月,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数字能源业务主要销售智能光伏、数据中心能源和智能电动(包括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年,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实现了良好增长,实现收入526.07亿元,同比增长3.5%。

  今年4月,在第21届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2024年的关键战略举措有5个。其中第4个举措是,打造光风储发电机,解决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

  据徐直军介绍,光风储发电机是基于储能和变流器,通过构网控制算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的原理,建立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主动构网,从而解决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最终使得新能源发的电像传统火电和水电一样,能够被电网所接受。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新能源发电就是与传统发电站发的电一样,从而助力光伏、风电加速成为主力能源。

责任编辑:何俊熹

  下一个念头是,假如编辑终究察觉到了这一点,会不会把我这位大活人记者请走,稿子都交给AI来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2家稀土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或快报,除包钢股份外,全部预喜。业内人士表示,稀土价格的政策底已明确,2023年国内稀土指标增速或放缓。在供应格局持续优化和需求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已开启。

  1月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鱼跃官方旗舰店两个链接中的指夹式血氧仪产品均显示预售7天发货,三个不同型号的产品标价均为299元。在其淘宝旗舰店的产品评论区内,多位购买过该产品的网友评价称,该产品目前的价格远高于自己(此前)的购买价。多位网友爆料其原本的购买价格在139-179元不等。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三北”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受负荷增速较缓限制,装机发展与消纳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为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

  尤其是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带来的交通阻断、港口关闭,让义乌有点“蔫儿”了。黄天罡是一家文具公司的老板,公司80%以上的订单来自海外。2020年疫情初期,外贸订单一下子减少了一半。后来,上海港、宁波港等接连关闭,“产品生产好了,卡在港口出不去。”黄天罡开始丢客户,留下的客户下单也保守了很多,“以前是一次性下5个货柜的订单,后来是先下2个货柜的订单,收到货后再下2个,客户也担心货发不出来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政务服务插上技术翅膀,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多了,“不见面”“非接触”办事成为常态,为各类经营主体增便利、添福利。

叶弘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