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洪涝灾害来袭前有何征兆?普通人如何避灾?这140秒很重要!

来源: 学习网
2024-06-29 16:06:57

  央视网消息: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发生连续强降雨天气,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来临前有什么征兆?普通人遇到这些灾害又该如何避灾?

  进入主汛期,连续暴雨天很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内涝时,应当用沙袋、挡水板等做好隔绝,防止积水倒灌室内,避免电气进水、漏电伤人,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 安全地带。如在户外行走要避开高压线,警惕积水区。驾驶车辆遇到立交桥下和低洼地带时,千万不要贸然通过,以防车辆被淹。

  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山洪通常发生在河流、沿海地带以及低洼地带。洪水到来前通常会有一些前兆,如溪水突然变浑浊,流速增大、水位上升,发出如火车般轰鸣的水声,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此时,如果在户外活动遭遇泥石流时,要准备好通信设备,收集手电、打火机、色彩艳丽的衣服等作为发送信号用的物品。迅速向山坡、高地转移,不要在低洼的谷地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或停留。当洪水来得太快来不及转移时,可以爬上屋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

  “如今北庄村和南庄村共3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磨豆腐、户户有作坊,每天生产豆腐25000多斤。”杨庆伟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让“豆腐村”招牌越做越响,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完)

  <strong>迎难而上稳定增长</strong>

  团结奋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根据导航推荐的骑行路线,他从乐至县出发,经绵阳从广元出川,进入陕西,过汉中,穿秦岭,经西安,最后进入河南,抵达老家洛阳市白墙村,全程1200公里,耗时将近100个小时。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北京市“十四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交通服务要由车本位向人本化转变,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差异化交通服务供给模式不断丰富。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出行需求增加,对交通服务的差异化、人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还需公共部门、市场主体等针对老年人的出行特点和现实需求,协力创新服务方式。

林柏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