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班牙“城市规划与文化发展”对话会在马德里举行

来源: 快科技
2024-07-01 07:27:00

  中新社马德里6月29日电 (记者 李洋)当地时间6月28日,中国-西班牙“城市规划与文化发展”对话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姚敬、马德里议会社工党发言人(西班牙前工业、贸易及旅游大臣)玛利亚·雷耶斯·马罗托·伊列拉、西班牙参议院外事委员会第一秘书娜塔莉亚·乌切罗·佩雷斯出席本次对话会并致辞。对话会由中国外文局和西班牙中国友好协会主办,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西班牙“与中国对话项目”和西班牙知华讲堂协办。来自中、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对话会。

  胡凯红在致辞中指出,城市规划与文化发展对城市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为城市文明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文化发展则赋予城市独特的灵魂和魅力。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强调文化传承以及绿色发展等城市规划理念方面,中西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亦有着各自独特的实践经验。在城市发展新道路探索方面,胡凯红分享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传承文化遗产,共守城市历史文脉;二是推动文化创新,共塑城市发展未来 ;三是深耕文化交流,共谱文明互鉴新篇。

  姚敬表示,去年中西两国刚刚纪念建交50周年,明年又将迎来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各领域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正把中西关系推向一个新高度。随着中国向西班牙公民实行15天免签,两国人员交往会愈加密切,预计今年大概会有80万中国游客来到西班牙。怎么把现在、过去融合到一起,把发展和宜居融合到一起,是中西两国城市规划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本次关于城市文明的对话会有助于互学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西班牙嘉宾在致辞中表示,要建设更宜居、更人性化的城市,适应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国和西班牙都是千年古国,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关于城市文明的对话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通过直接交流有效探讨实现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西班牙知名建筑师、知华讲堂主席玛利亚·罗莎·塞维拉等专家学者在对话会中分别就相关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在对话会的讨论环节,围绕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升级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老城和新城、历史之城和未来之城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中西两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进行了研讨。

  在本次对话会上,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主任赵丽君与西班牙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安东尼奥·米盖尔·卡尔莫纳共同为双方合作成立的“今日中国马德里会客厅”揭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对话会上启动了城市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项目。

  这是“感知中国”走进西班牙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以城市视角讲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故事。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品牌活动“感知中国”,致力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全球文明对话,促进世界人民相知相通,共建姹紫嫣红文明百花园。(完)

  兴凯湖的冰期很长,大约每年12月开始,兴凯湖进入冰封期,第二年3月开始融化。兴凯湖冬季捕鱼历史悠久,这里是肃慎人渔猎文化的发源地,肃慎人在6000多年前就在这里捕鱼为生。

  为获得更多选票,麦卡锡要求休会至6日22时,以便有更多时间劝说剩余6名“反对派”以及“召回”两名5日离开华盛顿的共和党议员。

  ●双方要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尊重各自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从发掘成果表明,此次发现的3座墓葬使用的葬具及随葬器物,反映了孝文帝迁洛以后汉化的强烈影响以及鲜卑本民族的自身特征,为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实物资料。”刘斌介绍,墓葬虽然使用了中原地区的葬俗及随葬器物,也保留下来了鲜卑民族的随葬器物,“石棺床也是由鲜卑民族最先使用的,并不是汉民族的传统葬具,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大融合。”(完)

  此前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上班期间享受正常工资,主要源于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第1号公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土中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吴克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