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龙的“船”人:打磨技艺46年 难舍龙舟情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9 05:50:06

  中新网温州6月8日电(周健 陈豫州)推刨声、切割声、敲击声此起彼伏……连月来,在浙江温州瑞安五星村的龙舟工坊里,匠人们正赶制着龙舟。其中,瑞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彭金华,自26岁开始制作龙舟,至今已有46年的经验。

  彭金华介绍道,瑞安传统龙舟形制长约18米,宽约1.4米,分前后十七档,由32名划手和包括舵手、锣鼓手在内的共40人组成。制作一艘龙舟需要经过安龙骨、放横梁、拼接里外浪板、装边板、上龙爪、收档等工序,最后用两根粗竹缆穿过龙舟头尾两端的横梁,绑紧船身,才算大功告成。

  瑞安传统龙舟的制作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彭金华说,制作龙舟首先要选好材料,必须是坚硬且新近砍伐的杉木,且越长越好,一般选取14至15米以上。龙舟不同部位的选材也各有讲究,中间的龙骨要直,船身两侧的龙爪要弯且长。

  此外,浪板的制作极为关键,因为它位于龙舟底部,关系到龙舟的使用寿命和划行稳定性。制作精良的浪板,会呈现出“W”形的波浪条纹,兼具美观和实用。由于瑞安龙舟划法特别,在竞赛中不调头,而是划手转身反方向坐,因此还特别设计了踏脚木,以便划手借力转向。

  龙舟的制作不仅仅是技艺上的打磨,还伴随着丰富的文化仪式。比如,制作龙爪的木材必须用红绸束紧,在鞭炮的响声中迎入造船厂,俗称“迎龙爪”。龙舟“上水”前有着不能接触水源的传统,必须选个良辰吉日……这些仪式源自古人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彭金华回忆,在他年轻的时候,瑞安塘河两岸村村都备有龙舟,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赛事是瑞安的一大盛事,每每举办都万人空巷,还带动了当地糕点、酒店等生意的繁荣。在瑞安,龙舟是连接村社、促进交流、繁荣经济的一条纽带。

  然而,当下瑞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却面 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彭金华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习,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于他而言,龙舟不仅是一种竞技工具,更是瑞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龙舟文化能够一脉相承,让百龙竞渡的塘河继续成为瑞安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彭金华如是说。(完)

  除此之外,赵莉还先后前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等,到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做调查研究。“截至目前,我们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有486块,找到原位并复原了400多块,现在还有50多块残片找不到原位,当然,有些壁画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它的位置了。”赵莉说,这些遗失海外的壁画分散在世界8个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

  今日中国,“去哪里健身”这一曾经让人困扰的问题有了丰富的答案。每十个人中约有四个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内乡县衙博物馆文保科研股主任郭涛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介绍,内乡县“打春牛”活动由来已久,清同治八年(1869年)《内乡通考》卷三中就记载了内乡县迎春活动的开支情况,该博物馆仍现存有清代嘉庆年间制作的石制迎春池。

<strong>团聚的时光</strong>

  走进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通津铺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器声轰隆作响,挖掘机、推土机正在来回作业,挖高填低。数十名工人修筑路肩墙、修建农田沟,一条平整的机耕道蜿蜒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大年初九就动工了,保证如期在三月底完成本项目,方便老百姓生产。

是中国给全世界的浪漫

杨佳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