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谨防五种身体不适

来源: 澎湃网
2024-07-03 22:23:39

  莫鹏

  近期高温连连,强对流天气也频繁光顾,中暑、心脏不适、皮肤瘙痒等身体问题也开始显现。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提醒,高温高湿天气来袭时,需谨防五种身体不适,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风险。

  1.中暑

  每逢湿热天气,中暑就是绕不开的话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通常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3种类型。

  先兆中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患者体温升高至38.5℃或以上,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细分为3种情况。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患者的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疼痛;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群,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意识丧失等,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患者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主要表现为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皮肤灼热,伴有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

  湿热天气易引发中暑有3个原因。一是环境温度过高: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30℃尤其是在无风环境中时,人体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过多,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加重;二是散热障碍:空气湿度大会导致人体汗液蒸发困难,散热受阻,穿着不透气的衣物、肥胖等因素会进一步阻碍散热;三是汗腺功能障碍: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散热,但由于皮肤烧伤、药物作用(如服用西替利嗪)或其他因素导致汗腺功能受损时,热量在体内蓄积,增加中暑风险。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为中暑易感人群,夏季应特别注意防范中暑及热射病。如果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分,症状持续或加重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应对措施】

  1.摄入充足的水分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进行体力活动时,应增加饮水量,或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 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等。

  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12时到15时这个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纳凉。

  3.使用空调别忘定时通风 室内开空调消暑,别忘了定时为室内通风,使新鲜空气得到循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注意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

  2.心血管疾病

  防护重点:控制好血压血糖降低发作风险

  从临床经验来看,高温湿热天气也容易引发心血管问题,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患者可能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当心血管系统承受过大压力时,还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夏季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诱发。一是血压波动:湿热天气易致人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当人从室外高温环境进入室内低温环境时,血管又会迅速收缩,使血压骤升,这种频繁的血压波动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负担。二是血糖、血脂水平变化:高温高湿环境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便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对于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血液黏稠度增加:人体出汗增多,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加快,如果补水不及时,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阻力增大,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还容易形成血栓。四是情绪波动:湿热天气易使人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令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应对措施】

  1.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在夏季尽量保持室内环境凉爽、干燥、通风,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时,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导致血压波动。

  2.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在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

  3.定期体检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要定期进行体检,掌握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是否控制良好。

  3.皮肤红肿瘙痒

  防护重点:注意防晒保持身体清爽

  两种皮肤炎症是夏季的常客。其中,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子,严重时伴有渗液,易发于过敏体质、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或有湿疹遗传史的人群。而日光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起水疱,易发于长时间户外工作和不注意防晒的人群,以及服用光敏性药物者。

  天气炎热,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大量分泌汗液,这些汗液如果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油脂、灰尘等混合后容易形成污垢,这些污垢不仅堵塞毛孔,还会为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大量繁殖。而细菌滋生和污垢堆积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敏感脆弱,此时如受到摩擦、搔抓等外部刺激,就更容易引发皮肤炎症。

  【应对措施】

  1.外出防晒回家洗澡 夏季保护皮肤的首要措施是外出做好防晒,建议采取戴帽子、穿长袖衣物、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另外,每天回到家中,应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洗澡,以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但切勿用力搓洗,以免人为损伤皮肤。

  2.穿着透气衣物 夏季建议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汗液在皮肤表面停留的时间,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3.避免过度搔抓 当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过度搔抓,可以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来缓解不适。

  4.脾胃不和

  防护重点: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消化功能

  炎热夏季,消化系统疾病也爱凑热闹。一种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突然的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另一种是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早饱(吃一点就感觉饱了)、嗳气(打嗝)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消化系统疾病易发于饮食不洁(经常吃路边摊、外卖)、偏好高油高脂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人群。而湿热天气累及消化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高温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降低肠道内的酶活性,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消化吸收营养的速度减缓。另外,食物在湿热天气容易腐败变质,如果食用不洁食物,就可能引起胃肠道感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应对措施】

  1.减轻胃肠道负担 夏季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摄入过期、变质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且最好彻底做熟后再食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3.适当运动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但需避免在中午时分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5.关节炎

  防护重点:夏季仍需保暖防受凉

  在大家的印象中,关节炎在冬季高发,但其实该病在夏季发作或加重的情形并不少见,具体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甚至晨起关节僵硬等。

  夏季关节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天气影响到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免疫应答异常,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会攻击关节部位的软骨和滑膜,进而引发关节炎。此外,高温和高湿环境还会使关节部位的液体平衡受到干扰,导致关节腔内积液增多,关节肿胀和疼痛。

  【应对措施】

  1.保持居住环境干燥 关节炎患者需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如有必要,可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来降低室内湿度。

  2.空调房内佩戴护膝 尽管夏季气温高,但关节部位仍需注意做好保暖,尤其是在空调房内时,建议佩戴护膝、护腕等。

  3.遵医嘱药物治疗 如果关节炎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

  刘小明来到海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视频连线海口、三亚、五指山等市县应急管理局值班室,并电话连线省旅文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健委、省气象局等单位值班室,详细了解值班人员在岗、交通运输、旅游秩序、气象预报、疫情防控等工作。他要求,要坚持人民至上、预防为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处理处置应急事件,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此,理论物理所90%以上引进的人才都有“人才帽子”,比如“优青”“杰青”或“百人”“千人”,这些都是分属基金委、中科院、中组部的人才项目,3~5年内会“自带”几百万元的经费。如果没有这些“匹配经费”,仅靠研究所自身,很难让科研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和维持相对体面的薪资水平。即使如此,目前理论物理所的现状仍是:很多科研人员根本招不起博后,项目经费较充裕的人一年可能也仅能负担一名博后的费用。

  美方的态度则比较微妙。有点酸不溜秋的。通话结束后不到24小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表示,中乌领导人通话“是件好事”,但对是否进一步促进和平进程仍持有疑问。他强调,白宫事前对此并不知情。

  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舌尖上的浪费”不时反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陋习不改等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点名道姓通报。

  羊肉串在锦州的需求有多大?几乎家家卖羊肉的地方都有专门的串串儿服务,一串2毛钱。串串儿的方式也有讲究,一串上4块肉,其中1块是肥肉,用专门的铁钎子穿。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援引最新数据报道称,澳大利亚3月对华出口飙升至近两年来高位,达到约19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低于2021年6月的217.6亿澳元历史峰值。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块和铁矿粉出口量分别较前月增长24.3%和17.7%;对华动力煤出货量较2月激增125%。此外,就另一项大宗商品——大麦的对华恢复出口,双方也在积极协商中。中国商务部决定自今年4月15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同样在4月,澳大利亚宣布暂停对中国向澳大麦征收“双反”关税一事向WTO提出的上诉。澳出口商对法瑞尔访华充满期待。南澳州龙虾捕捞协会负责人图马佐斯接受ABC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前,南澳州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龙虾有1800吨,中国市场占总出口量的90%,但澳中关系恶化后,销售额大幅下滑。图马佐斯坦言,即使协会努力开发新市场并扩大澳国内销售,但至今只恢复不到50%的销售量。他表示,澳龙虾捕捞业者和出口商密切关注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对华政策,尤其期待法瑞尔能够从中国带回好消息。《环球时报》记者5月初在西澳州首府珀斯访问期间在当地超市看到,龙虾每公斤售价跌至29澳元,与2020年前每公斤至少80澳元的价格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澳葡萄酒行业在过去3年受到的打击更大。不少出口商遗憾地表示,一度占据中国葡萄酒进口份额第一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2020年后对华出口几乎为零。

黄允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