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7 09:13:1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防沙治沙牵挂在心,多次对荒漠化防治、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横亘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牢记嘱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切实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

  2023年9月15日,河湖湿地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采集湖水样本(无人机照片)。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工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管护树木(2024年5月26日摄)。数十年来,林场结合“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2023年9月10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当地通过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

  2024年4月27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S315沿线固沙工程现场用稻草扎草方格(无人机照片)。

  2024年3月28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的沙地里打草方格。

  2024年3月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拍摄的栽植在羽翼袋沙障内的樟子松。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2024年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5月1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拍摄的乌兰布和沙漠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乌兰布和沙漠建设生态光伏基地,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办法,努力把沙海变为“绿海”。

  2024年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拍摄的“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无人机照片)。

  记者:连振 贝赫 李云平 李志鹏

  编辑:徐金泉 林立平 毕晓洋 许睿 张浩波 虞东升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内蒙古分社联合制作

  202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05.8万辆,销售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上每卖出10辆汽车,就有4辆是新能源车。2022年12月和1月相比,全国充电站数量总体增长了近五成。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5日电 <strong>题:小年夜,动车“医生”巡诊记</strong>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text-indent: 2em;">松阳一景。 松阳宣传部供图</span>

  这位业内人士称,不论是哪一种正规滑雪教练,开展教学的基础前提,是已经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通信流量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实施下一代以太网技术,如800G和1.6T以太网,以帮助数据中心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尽管在当今的400G以太网中用于2公里传输的相同PAM4技术正在考虑用于800G,但需要新技术来实现数据中心区域之间互连的长距离数据传输。

  王志刚:《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激励科技人员勇担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砥砺创新;坚持基于贡献的激励,强化对为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安全等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团队的激励;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强化政治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增强激励的时代性、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在加强合理激励的同时,强化对学术不端、科研违规违纪行为的约束。

张成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