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打造“鹭岛诗会”公益活动平台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6 10:23:15

  中新网厦门6月25日电 (记者 杨伏山)自2020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成为厦门市复兴中华文化公益性优质文化教育服务平台的“鹭岛诗会”,即日起启动第五届“鹭岛诗会”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简称:第五届“鹭岛诗会”),赛事活动跨度从今年6月至11月。

  第五届“鹭岛诗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方钧泽在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本届“鹭岛诗会”将进一步创新,打造成品牌项目。诗会创新赛事配套专项的活动形式,举办中华爱国诗词诵读展演专项活动,围绕爱国诗词主题,充分发挥各类艺术表现形式,线上与线下结合,扩大赛事线上短视频平台传播力度,增强传播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其次,本届诗会活动提出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无缝对接学校的语文、德育、美育工作,为校园的教育、教学服务,各校园专属赛区自主安排参赛内容和对接参赛形式,同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借助“鹭岛诗会”公益活动平台成为校园德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抓手。

  诗会还将推动各分赛区广泛开展中华爱国诗词诵读展演配套专项活动,围绕爱国主题,展演活动表现形式力求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选取该市重点景观、地标性建筑,以及社区、校园为活动场景,力求主题集中、特色突出 ,线上加线下传播结合。

  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做人处事的哲理智慧。方钧泽称,举办诗会鼓励青少年从小热爱中华优秀经典诗词,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涵养家国情怀,陶冶道德情操,旨在立德树人,以诗化人,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优秀素质,在新时代健康成长。

  据介绍,由厦门市书院协会主办的本届“鹭岛诗会”,将继续邀请厦门团市委、市关工委、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在厦高校,以及厦门卫视、海峡导报等主流媒体作为支持单位,共同打造“鹭岛诗会”这项全市性社会公益文化教育活动品牌。

  本届诗会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一场中华古典诗词为主的竞赛,从分区选拔赛到市级总决赛,市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开展一个古典诗词与爱国主题融合的专项活动,即开展中华爱国诗词诵读展演;举办一次精彩的颁奖仪式,即“鹭岛诗会”总决赛颁奖文艺晚会。本届诗会以青少年为主要参赛对象,活动按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分组赛,共设甲组(初中阶段)、乙组(小学高年段)、丙组(小学低年段)、亲子组4个组别。(完)

  <strong>全国首个“民间林长”</strong>

  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用电器等节能低碳产品。实施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352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不断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实施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引导促进绿色产品消费。推动绿色商场等绿色流通主体建设,鼓励推动共享经济、二手交易等新模式蓬勃发展,绿色消费品类愈加丰富,绿色消费群体持续扩大。

  有一年春节,一家地方媒体的记者到哨所采访。为了欢迎来客,战士们没少费心思,翻箱倒柜找拿得出手的东西。最后,他们用十几盒罐头凑了一桌“盛宴”。采访结束,这名记者与官兵告别时说,通过这桌“罐头宴”,她品尝到了军人的酸甜苦辣,吃出了边防官兵的家国情怀,自己会记一辈子!

  许多网络平台都设置了春节非遗活动专区,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并根据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

  对于比邻星的探索,人类早已不只停留在理论。尤其当它离我们相对其他星系更近,在要“凑过去”看一看的好奇心驱使下,让我们的科学不断前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陆续实施三北、长江等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一批具有重要生态影响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2012-2021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2021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对全球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0年以来,中国始终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

杜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