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7-01 07:37:50

无法控制绝伦水野朝「鳥たちは冬はどうするんですか」  2014年,乌中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对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及周围环境展开重点修复和整治。中方专家秉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理念,尽最大可能在修复中保留文物原状和历史信息,并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MOca-D1Ln1ryILysHVkfzV1roRK-稀土管理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来源:北京商报

  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关键战略资源。6月2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稀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管理要求,建立总量调控制度,规范稀土综合利用等。对此,在国内稀土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北两大稀土巨头均予以积极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稀土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加强稀土资源保护

  《条例》强调,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健全稀土管理体制。《条例》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规定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在稀土管理方面的职责,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稀土管理有关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围绕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国家对稀土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规定稀土生产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矿产资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消防的法律法规,保障实现绿色发展、安全生产。

  在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条例》规定对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并优化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稀土综合利用,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严格流通管理。其中规定,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并向社会公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

  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条例》施行为契机,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升稀土产业发展质量水平。

  里程碑意义

  刘培勋指出,《条例》首次以行政立法形式规范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法规。《条例》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分层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治理体系,并首次对违法违规行为设定处罚标准,进一步加压引导行业秩序整顿,更有利于稀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葛红林表示,我国稀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制度保障衔接、资源保护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原始基础创新、行业秩序规范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条例》突出了保护性开发和坚持绿色发展的特点,将有效缩减行业对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需求,延长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使用年限,降低废弃物排放对自然生态的危害,有力推动我国稀土产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

  敖宏指出,稀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随着新能源车、风力发电、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和节能电机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球稀土需求快速增加。

  在敖宏看来,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在工艺绿色化、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方面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条例》的发布与实施,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保障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钇元素和钪元素共17种元 素的合称。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相近,在各种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添加稀土可以显著地改变材料性质,提高材料性能,因此长期以来稀土被广泛地应用于芯片、电脑内存、充电电池、永磁与超导材料等高精尖领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稀土材料作为一类金属材料,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近年来,稀土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据科技日报,厦门市稀土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浩淼介绍,利用稀土材料有望研发出像导弹一样的靶向药物。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表示,稀土的独特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希望研究出更多稀土离子或稀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用以开发医用材料和药物,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何松琳

  陕西(33条高速44个路段):G20青银高速绥定段,G4213安平高速,G65包茂高速西镇段,G6521榆蓝高速延黄段、绥延段、渭玉段、黄蒲段等;

  一是着力促进居民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施雨岑 王鹏 徐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