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食收储和进口两篇文章

来源: 奥一网
2024-06-27 13:01:39

  粮食保供稳价关系国计民生,在保障粮食稳定供应的同时,稳定粮价也至关重要。在夏粮丰收、小麦价格弱势运行的情况下,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小麦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同比增加约12%。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国内小麦供应压力。 有关部门在部署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的同时,还应把握好进口节奏,双管齐下,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稳定价格。

  预防粮价过度下跌,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不断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内粮食供给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不过,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弱势运行,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为稳定小麦价格,我国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积极发挥对市场引领带动作用,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防止“谷贱伤农”。实际上,去年秋粮上市以来,针对玉米价格剧烈下跌的问题,我国增加2023年产玉米收储规模,为稳定玉米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起到积极作用。

  适度进口粮食是我国调剂国内余缺、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国内粮食价格暴涨,我国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有效补充粮食供给,避免粮价大幅上涨。这也是疫情以来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国外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小麦进口配额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配额内实征收1%的低关税,配额外征收65%的关税。然而,2020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相继突破进口配额。

  国内外粮价倒挂是粮食进口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实行粮食进口配额管理,但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低于国内粮价,仅靠关税很难逆转,通过规模化作业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短期内也难以做到。在三大主粮中,大米是个例外。由于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全球大米价格暴涨,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出现反转,2023年全球大米价格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大米失去价格优势,进口量锐减,2023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仅有263万吨,再次跌回进口配额内。从今年1月份至5月份进口数据看,大米累计进口量为65万吨,同比减少60.1%。由于国内稻谷常年产大于需,大米进口大幅下降,显著减轻国内市场供应压力,这也是国内大米价格逆势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国内粮食需求疲软情况下,国外低价粮食进口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粮食供应压力,拉低国内粮价,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对此,就要平衡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做好调节收储和粮食进口两篇文章,在增加小麦收储规模稳定国内粮价的同时,也应把握好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严格执行配额外进口关税政策,防止进口过量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大的影响。

  为了鼓励对话、行动和改革,活动发出《联合行动倡议》并得到积极响应,一些代表提议来年可以把会场放到他们的国家,还有代表希望加大参与力度,这表明大家对活动是认可的。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共同社的日本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揭示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无法摆脱内阁支持率低迷的现状。

  “老穆是名副其实的‘铁脚板’,三十多年来巡查线路治安,光胶鞋就走破了80多双鞋”,提起穆永凡,派出所同事和辖区的职工都对他的认真劲竖起大拇指。虽然他已年近六十,但是他对工作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像是发动机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儿,这也让小站保持了10年零发案率。

  <strong>宋志伟:</strong>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青年科学家可能更着眼于基础科学,着眼于青年之间的合作,表面上看不太会涉及类似5G、量子计算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但他们更开放,更有活力,代表着“科学的未来”。

  机构普遍预计,美联储今年还可能加息2~3次,幅度均为25BP,部分机构甚至已开始为降息定价。目前的共识在于,美国通胀可能在上半年迅速降温,投资者相信央行不需要进一步大幅加息,但对于前瞻性指引的意见则有较大分歧。瑞银提及,部分人认为,随着通胀下降,美联储可能即将结束加息周期;但另一些人认为,鉴于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而且通胀篮子中的项目价格波动性较小,美联储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紧缩。

  张宁拉紧了衣服,向前指了下说:“只能往前冲,不能后退,这就跟当兵时一样。”

蒋湘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