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76】内蒙古:提升牧区文化获得感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7 08:21:09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初夏时节,内蒙古察右中旗,库伦苏木草原一片生机盎然,草香沁人心脾。熟悉的旋律飘来,走近一看,牧民围成一圈,乌兰牧骑的队员正在表演。

  察右中旗乌兰牧骑队长王晓告诉记者:“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学校社区……哪里有演出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平均一年演出100多场次。”

  乌兰牧骑是送文化的主力军,不仅送 文艺,还搭载特色志愿服务,全力推进“乌兰牧骑+”综合模式。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综合志愿服务队,给赛汉塔拉镇巴润宝拉格嘎查牧民送来惠民演出,舞台就设在牧民萨仁高娃的家里。

  演出结束,牧民们并没有散去。“请专家们讲一讲,如何科学接羔!”萨仁高娃招呼着。

  “接羔舍旁最好准备一个暖室,以备急救初生的弱羔,提高接羔成活率……”旗农牧和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乌兰牧骑队员一同前来。

  “志愿服务队不仅带来‘订单式’惠民演出,还为群众提供医疗、养殖技术、政策宣讲等服务。”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文艺处处长斯钦达来说。

  内蒙古还通过聘请“文化村长”,带领群众将文化的种子“种”在乡村。

  “文化村长”不乏文化能人,他们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村民白山虎成了明星——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期间,他和其他村民一起登台表演四胡齐奏《追风骏马》。说起变化,白山虎最感谢的是自己的老师,国家一级四胡演奏员阿古拉。

  阿古拉的另一个身份,是“文化村长”。正忙着给牧区学生排练的阿古拉自豪地说:“就像种庄稼一样,我们‘文化村长’的任务是把文化‘种’到大家的心坎里!”

  乌兰浩特市共有“文化村长”50位,带动了群众文化热情的高涨。

  在鄂托克前旗,一场牧民小型演唱会正在进行,台上演出的,是昂素嘎查的文化户“亲兄弟组合”文艺队,台下欢呼鼓掌的,有附近的牧民也有远来的游客。

  “过去,我们唱歌跳舞是自娱自乐,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帮忙配齐了演出设备,县里来老师送培训,每逢节日,我们还参加旗、镇组织的文艺晚会。”文艺队组建人、牧民孟克巴雅尔说。

  为了传承、发扬草原传统文化,孟克巴雅尔改扩建蒙古包、停车场、文化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场所,带火了牧家乐文化旅游接待活动。日前,他被评为全区十佳文化户。

  据了解,鄂托克前旗的文化户每年还会举办诗歌会、敖包盛会、家庭那达慕、马奶节等活动近500场次,迸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鄂尔多斯市已先后扶持1.1万个家庭文化户,组建1000余个民间文化组织和乡村业余文艺队。

  古稀之年的蒋明初告诉记者,他为这首歌作词时,恰逢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于是他在歌词中写下“中老铁路通江达海东西南北大融合”,期待中老铁路能够不断向前延伸,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中老泰铁路和中越、中缅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的推进,帮助云南实现通江达海的开放愿景。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9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8日,亿万富豪马斯克在线拍卖推特总部资产落下帷幕,其中推特标志“小蓝鸟”雕像以10万美元成交。

  另外,活动期间,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还推出了“大厨教做年夜饭”特色节目,邀请非遗膳传承人、非遗辽菜传承人录制有文化、有故事的菜品,让百姓了解并能够学做,轻松烹饪一桌美味年夜饭大餐。(完)

  “快到春节了,客户订单增多,咱们加加班,节后再多休息!”清早6点多,天刚蒙蒙亮,在雨润市场粮油区,东裕粮油总经理李晓东和店里的工人交代着。此时正是客户走货的繁忙时刻,李晓东也在现场与员工一起忙碌,过磅、装袋、封口、点数、上货……

  在工作目标上,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基本树立,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普遍建立,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但在袁国术眼中,这也是危中寻机的三年。

陈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