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在宁波举行 共探应变之道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8 23:40:56

  中新网宁波6月27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 葛天立 孙耀楠)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红海危机持续发酵,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巨大挑战,港航产业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6月27日,2024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以下简称“海丝论坛”)在浙江宁波启幕,与会专家表示,多式联运是港航物流发展的趋势,应当推进建立全球多式联运物流大模型,建立数据驱动模式,发展国际化港口,促进全球物流一体化运营。

  本届海丝论坛延续往届“1+1+4+N”的总体框架,设置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1场高层圆桌会议、4场专题论坛,同时设置N个联动活动,包括展览展示、业务推介、合作洽谈、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的配套活动,共有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嘉宾参会。

  今年上半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港航产业走势多变。在此背景下,由全球知名港航企业的高层领导和港航监管组织的重要嘉宾全体通过的《更开放的丝路、更联通的港航、更繁荣的经贸——2024海丝港航高层圆桌会议共同声明》(以下简称《共同声明》)在会上发布。

  《共同声明》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发展之路”,其共建国家和地区应当享有平等、互利的发展机会,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尽管不同港口和航运公司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只有通过紧密合作、携手共进,才能更好地促进贸易繁荣发展。

  《共同声明》各声明方承诺,将坚持港口和航运间的多维度开放合作,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以港口和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参与全球贸易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黑天鹅”事件等对港航物流造成 的影响,确保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携手打造更开放的丝路、更联通的港航。

  同时,现场还发布了《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蓝皮书》《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海丝港口港航贸发展报告(浙江-东南亚篇)》《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23)》等一系列行业报告。

  主论坛上,与会嘉宾通过深入而广泛的对话,洞察全球港口和航运业的最新动态,形成开放合作的共识,共谋提升港航服务能级路径,为推动全球经济贸易的繁荣出谋划策。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李德纮表示,数智港航物流已经成为交通物流产业创新主战场,以宁波舟山港为例,通过海铁联运、采用自动引导车、使用可再生能源、应用“四港联动”平台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然而,目前港航物流业仍然面临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运力预测不准确、不同运输方式间责任不统一等挑战,对此,应当加快建立全球多式联运物流大模型,以物流云平台为基础,实现多式联运物流网络的研究、开发,其中关键在于加强全球港口合作。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以宁波舟山港为例,围绕“三大转型”“六管齐下”“三链共构”等三大内容,与嘉宾们分享了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港航枢纽建设背景下的提能升级路径。他强调,宁波舟山港要加快提升物流链组织链接能力,补足服务链,做强贸易链,建设全球性、区域性贸易中心。

  巴塞罗那港务局副总经理、IAPH前主席圣地亚哥·米拉发表了《数字化和创新对港口的影响》主题演讲,以巴塞罗那港的发展为例,提出港口创新的三大支柱是数字化、能源转型和人才。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邢佩旭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调整时代考验,提升港航服务能级和韧性已成为重中之重,应加快构建沿海港口、内河、航运、铁路等为主的高效立体联动发展格局。他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港航枢纽,要强化港航物流互联互通保障国际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服务能级,拓市场、延链条,构建港航产业生态圈。

  此外,“‘通’港航·全球供应链与贸易合作”“‘促’创新·绿色智慧港口与可持续发展”“‘联’要素·特色航运服务发展”“‘融’产业·金融赋能港航生态圈”4场专题论坛先后举行,50余位与会嘉宾分别聚焦全球供应链与贸易合作、绿色智慧赋能、港航金融、特色航运服务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或交流发言。

  期间,作为本届论坛联动板块的以法律的力量助推港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引航高质量发展研讨会、IAPH边会相继举行。(完)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间谍罪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我国《刑法》第110条规定,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案梁成运履行参谍手续,长期接受美间谍情报机关任务,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我国司法机关依法予以严惩。

  丁一汇:西北暖湿化带来的影响利弊并存。对农业和牧业而言,西北暖湿化有有利的一面。降水增多,会使得草长得更高、更加繁茂,这在新疆的伊犁地区体现得较为明显。伊犁地区、北疆西部地区、陇东地区的农业区有条件得以扩大,水资源的问题也得到缓解。值得指出,整个西北地区,21世纪以来,降水增加最显著的是陇东地区,以前,甘肃东部基本上是干旱区。除此之外,青海的降水也大幅度增加。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2022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57米,明显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水位,青海地区的生态系统能够并正在得以改善。

  丁一汇:西北暖湿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一个区域性演变的结果。西北地区从“暖干”到“暖湿”的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从自然原因看,上世纪80年代起,大西洋的暖洋流开始增强,暖湿气流也在增强,这是海洋的年代际变化。2010年以来,这种增强的趋势和北极变暖更加显著,更多水汽和热量从北极向南输送到低纬度地区。

  巩固对华关系依然是越南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上个月视察越南谅山省越中边境友谊-友谊关口岸时表示,世界上只有越中友谊—友谊关口岸以“友谊”二字命名,这体现了越中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特殊传统友谊。越南始终高度重视并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视为头等优先。

  <strong>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 谢极:</strong>这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以及投入状况都有所好转。从国内的订单指数来看,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是上升的。工业、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在持续向好。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张致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