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马文轩:为何说“中医药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7 00:30:14

  中新社阿斯塔纳6月25日电 题:为何说“中医药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专访哈萨克斯坦中医治疗师马文轩

  中新社记者 单璐 张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加速,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专职中医药从业者,哈萨克斯坦小伙马文轩是其中一员。

  在中国留学9年学习汉语和中医药知识,其间,马文轩曾作为志愿者与中国民众一同参与抗疫。他的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无数中国人,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提及此事。

  如今,学有所成的马文轩回到哈萨克斯坦,在首都阿斯塔纳的一家中医诊所担任中医治疗师。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医药接受程度如何?中哈传统医学有何共通之处?如何增进不同文明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马文轩,听他讲述为何说“中医药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学习中医?在华求学9年,你对中国印象如何?

  马文轩:我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处的“陕西村”,祖父和父亲都从医。祖父年轻时跟着中国医生学习了中医针灸、推拿及配方抓药,父亲早期在俄罗斯接受教育,学的是西医,后来受祖父影响也学了中医。自小我家里的“中医药”氛围就很浓厚。记得幼时妹妹生病,祖母会捉来蚯蚓加工煎服。等我学习中医后才发现,其实蚯蚓在中药里是一味药材,叫“地龙”。

  祖父擅长治疗腰腿疼痛,很多人曾慕名来求医。 我十六七岁时,他接诊了一个接近瘫痪的小女孩。这家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去过很多国家,但都没有看好。在祖父的针灸治疗下,这个女孩最后可以下地走路,她的父母很感动,跪地亲吻祖父的鞋子,这一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那时起,我也想成为一名中医。

  我高中毕业后来到中国,在西安和咸阳学习、实习。9年多的时间里,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人们的善良、礼貌、热情,中国历史文化的悠长和精深。学中医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记住,经络腧穴、药性方剂、经典理论……其中最让我头疼的是学古汉语认繁体字。这也培养了我终身学习的习惯,直到现在,我还会时常翻书查询中国古代医学典籍文献。

  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了,我初来西安时,地铁刚开通1号线,当我2022年回国时,地铁1号线已经开到了母校门口。发达便捷的网购、移动支付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也计划未来再回中国继续进修,回陕西,去看看老师、同学、老朋友,再去吃碗我喜欢的羊肉泡馍。

  中新社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医药文化?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如何?

  马文轩:中医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尊重生命规律的学问。学习中医药给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带来改变,让我内心平和、规律生活,也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比如中医理论讲究“整体观”,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相互关联、影响,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认为疾病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也要从整体着眼。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也应当如此,要系统地从源头上找问题,从而妥善解决。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山水相连,在两国边境口岸地区,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会比较多。近些年随着中医药在世界上知名度逐渐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民众开始对中医药感兴趣。尤其针对一些西医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孤独症、小儿脑瘫、脑卒中后遗症等,从我接触过的病例来说,其中大部分经过中医康复治疗后,都有较明显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在哈萨克斯坦发展很快,仅在阿斯塔纳已有数十家经营针灸推拿类的中医诊所。尤其在去年11月,哈中两国互免签证后,赴中国诊疗的哈民众可以更便利地往返。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随着哈中两国合作越发紧密,中医在哈萨克斯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中新社记者:中哈传统医学有何共通之处?

  马文轩: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的自然资源,哈民众自古就有使用草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习俗。据统计,在哈境内,有上百种入药植物。

  举个例子,哈传统医药对于肉苁蓉的认识,与中医药类似,我们也同样认为肉苁蓉具有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哈医药将肉苁蓉入药由来已久,人们长期在野外生活劳动,经常能接触到这类资源,所以也较早认识和使用这类植物。再比如像薄荷、甘草等常见植物,当地民众喜爱用它们泡茶,作调味料等,认为它们可以利咽止咳,这些植物在中国也被普遍使用。

  哈中两国都有较早发掘、使用草药治疗病症的传统,我认为这种相似性也是中医药在哈被认可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记者:在你看来,哈中可围绕中医药领域开展哪些合作?

  马文轩:据我了解,哈萨克斯坦草药种植业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哈政府也很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帮扶药用植物的种植和推广。

  哈萨克斯坦有很多非常好的植物药材,但受制于落后的开采与加工工艺,一些药材的价值和药效没能充分发挥。我认为,两国可在药用植物的培育与深加工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此外,中国的医院常见中西医联合诊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病患往往有较明显疗效。目前,哈萨克斯坦的医院主要是西医诊疗为主。我认为,哈中两国可以尝试在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相关科研,建立试点平台,推动中医药在哈当地医疗体系的应用,与哈医疗保健产业互为补充。

  中新社记者: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增进不同文明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马文轩:中医药不是一门“僵化”的古老医学,而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现在我们所学的中医药,不仅有古老的传承,还融入当今科学技术与理论。比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之一,可以说中医药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中医和西医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它们可以互为补充。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管理,意识到要从“有病治病”变为“预防疾病”。中医的一些理念,如“治未病”“养生”等,非常契合当今世界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药国际化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据我了解,在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比如韩国、日本、泰国等对中医药了解比较多,这也跟中国在当地的影响、中国与当地的合作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十多年来,在中亚地区,中医药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如果要让不同文明对中医药有所认知,首先应当让其了解中国,接触中国文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会有更多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中医药也会随之传播得越来越广。(完)

  受访者简介:

  马文轩,本名伊斯密尔·道罗夫,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处的“陕西村”。由于祖父与父亲均从事中医,他自小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马文轩2013年来到中国,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推拿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如今,他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担任中医治疗师。

  The Fukushima accident in 2011 had sent large quantities of radiation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the Pacific Ocean, causing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forced to evacuate the area. South Korea still maintains its import ban on Japanese seafood from areas affected by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这一刻,虽然相隔几千公里的距离,他们眼前的屏幕通往同一个地方——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人民网转载文章报道,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展播、现场直播和话题讨论,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

  张邵军是福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60后”老乘警。在他的回忆里,有十几个春节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平均一年有200多天在列车上。今年也是他值守的最后一个春运。

  在案例A中,春节期间,小王精心挑选了一条“苏杭”爆款旅游线路,打算带父母前往游玩,并通过某旅行社订购了上述旅游产品,双方对行程路线、具体景点等进行了明确约定。游玩过程中,因合同约定的苏州著名的A园林景点过于火爆,导致旅行社未能成功预订该景点门票,后旅行社擅自将行程路线中的A园林变更为B园林,小王一家的体验大打折扣。事后,小王将旅行社诉至法院,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

  来自俄罗斯的基里尔•波莱特金,刚到安徽不足两个月,目前在合肥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首次在中国过春节的他表示,合肥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适合从事研究的地方。“能够亲身参与包饺子、写对联和贴窗花等春节活动,感觉很棒。”

林怡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