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万载山村蜕变记:从美丽乡村到红色名村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0 12:16:56

  中新网江西万载6月19日电 (巫发阳 刘志学 黎小霞)梅雨霁,暑风和。近日,走进江西宜春市万载县白水乡槽岭村,村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随着蜿蜒曲折的沥青马路继续前行,一幅溪水潺潺、村舍俨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五一假期和百合文化节活动期间,我们村一共吸引了外来游客1000多人,为农民增收近6万元。”槽岭村党支部书记林县南开心地说,如今的槽岭村,不仅是省级红色名村,还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典型村。

  曾经的槽岭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十三五”省定贫困村。“后来,我们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线,全力推动红色名村建设,成立了万载县槽岭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建成了研学大楼,推出了‘三馆一碑一小道’的红色研学路线,搭配精品课程、特色实践项目,以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事业。”林县南介绍。

  据了解,“三馆一碑一小道”指的是支部文化馆、红色历史馆、脱贫攻坚馆、白水革命烈士纪 念碑与初心小道。2021年以来,槽岭村承接各级党组织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达120多场,红色研学承接人数达2万多人次。

  随着研学规模越来越大,槽岭村的文旅气息越来越浓。6位村民当起了红色讲解员,最多的月收入达2000元;村里有8家农家乐,可以为研学团体提供餐饮服务;村里还有34户人家开办了民宿,一次性可承接游客200余人。

  除了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产业,槽岭村还系统性挖掘整合了百合品牌资源、“国家森林乡村”绿色资源、赣湘边区客家特色资源和脱贫攻坚成效资源,建设开发山地越野车项目、打造百合观赏基地,闯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谈起槽岭村的致富路,林县南的脸上充满笑意,“我们村还建成了312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的光伏收益就有14万元。然后我们会拿出10万元左右用于公益性岗位和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支出,为30多户家庭拓宽了增收渠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刘华平是槽岭村的“脱贫之星”,村民们谈起他时都会竖起大拇指。2014年,刘华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是立志要摘掉这顶“贫困帽”。经过数年的努力,刘华平从养猪、种百合干起,再到养鸭、养兔、养鸡、养鹅、养蜜蜂、种果树,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之星”。

  现在的刘华平是个大忙人,每天从早忙到晚,干劲十足,他感慨地说,“我自己脱贫致富了,希望也能带动大家致富。所以我想带着大家好好干、加油干,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多年以来,他累计带动13位脱贫户发展养殖行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据了解,万载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今后将推出更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完)

  <strong>中国电建津巴布韦旺吉电站扩建项目经理 展恩彬:</strong>大家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使劲,要不然现在没有目标工期,业主在沟通过程中也不会帮咱往前推。26日就要上水,就要行动。

  迎新春、赏花灯。春节期间,河南商丘火神台灯展璀璨开启,20多组花灯扮靓夜空,流光溢彩。 20组主题花灯和3万多盏特色灯笼同时点亮,将城市夜空点缀得绚烂多彩。今年,灯会唱主角的依然是大型主题灯组,十二生肖、春满中原、年年有余等寓意美好的主题灯组。

  大年初六,假期最后一天,回家的人们已陆续踏上返程路。十兄妹聚齐打地铺,妈妈夜里给儿子串鞋带,比身高、发红包、再照张全家福…网友众筹23个过年回家的故事,收藏属于这个年的“仅回家可见”,带着家满满的力量,再出发!

  弗里德曼说的“陌生人社会”,就是个以契约为支点、以信任为纽带的社会:我们走在路上,知道警察会保护我们;我们走入超市,知道不会被坑;我们走进餐馆,也知道不会被宰……信任就是用我们自己的信用换取别人的信用。无论是在琐细社交中,还是宏大规则运转里,都需要用共守契约基础上的相互信任去维持其正常运转,否则信任关系崩圮,践踏他人信任者也终将尝到恶果。

  据新京报1月27日报道,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正在排查涉事司机,如果确实存在利益链条,一定会查处。

  与此同时,成都局集团公司还将继续在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车站设立专窗,受理通过资质审核的用工企业和零散务工人员的购票需求。采取加开临客或预留整车、预售期外优先安排等方式,开行更多的直达务工返岗专列,满足节后务工人员返岗需求。

王乔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