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成为“包邮区” 农家院更火了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12 10:56:24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农家院的主人、做餐饮生意20多年的张秀梅一边招待上门客,一边直播卖自家的特色美食。节后一盘账,线上卖出去6万多元,自家的美食越来越火。

  10年前,在城里开餐馆的张秀梅返乡创业:装修院子,拿出看家手艺,开起农家乐。丸子、杂粮饼、榆钱饭……由于色香味俱全,越来越多客人被吸引而来。

  “离得比较远,再来一次不容易,这丸子能不能给我装上两包带走?”“我留个地址,回头再给我寄一些。”从2016年开始,陆续有客人提出这样的请求。

  那时,用快递寄特产,在当地还是个新鲜事,但张秀梅有点犹豫。她和快递打交道不算少,体验却不怎么好。

  过去,农家院大量使用的餐巾纸、一次性杯盘碗筷,从网上买虽方便,包裹却只能送到县城,取货时更让人头疼——快递公司不是同一家,只能满县城 转。“有一次赶上旅游旺季,一段时间没顾上取,攒了20多个包裹,分别在五六家快递点,跑了一上午才找齐。”张秀梅说。

  犹豫再三,张秀梅还是舍不得送上门的生意。她把菜品打包好,让家人开车送到县城的快递公司。靠着回头客,她一年能卖出几万元,但忙的时候顾不上跑、发货不及时,有些人就再没下过单。

  转变发生在2022年。邮政快递在离张秀梅家500米远的村委会设了快递点,各个快递公司收到的包裹,凡是要送到村里的,在县城分拣出来交给邮政快递,统一送往村里的快递点。寄快递也一样,大家把包裹送到快递点,工作人员统一取走。

  更让张秀梅高兴的是,前不久新疆正式成为“包邮区”,不少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合作,设置新疆集运仓,开辟“包邮专区”。网购包装盒、密封袋这些消耗量大的材料,一年能省下五六千元邮费。

  说话间,张秀梅的手机响了,短信提示有快递送到。“估计是我买的密封袋,之前的快用完了,刚好能接上。”放下手里的活儿,张秀梅出门取快递。

  来到500米远的村委会,穿过正中间的服务大厅,旁边专门有一间屋子放包裹,铁皮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箱和塑料袋。“这不,果然是密封袋!”张秀梅从架子第二层找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大纸箱。

  过了中午,上门的客人不多了,张秀梅还是顾不上休息——上午冷藏的食品可以装盒了,要赶在快递员上门之前准备好。手脚麻利地拿起纸箱,张秀梅按照订单一一装进不同的食品。“随着销量增加,寄件量越来越大,快递员主动上门揽收,快递费也有优惠,能便宜一半。”

  “张姐,今天多少盒?”装完不一会儿,快递员打来电话。

  “十几盒,我已经装好了。地址发你手机,回头快递费直接转账给你。”张秀梅说。

  下午5点多,天天往快递点送货的快递员开着车上门了,不到5分钟,十几个礼盒都被装上了车。“最多3天就能送到顾客手中,新疆本地的顾客一般第二天就能收到。”张秀梅说。

  ■链接

  每天1亿多件快递在农村地区流动

  目前我国每天约4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其中1亿多件在农村地区流动。不断提升的寄递效能,有力畅通着城乡经济循环,也成为激发乡村消费动能的重要支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逐渐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看基础设施,2023年,全国累计建成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1267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8.9万个。

  看服务能力,2023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达到143个。金牌项目共产生快递业务量34.06亿件、业务收入163.76亿元。

  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脱贫村快递进村已实现基本覆盖,下一步还将不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能力,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模式,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双向流通渠道更加畅通。

  (本报记者 韩 鑫)

  本期统筹:林子夜

  1日下午,丁道师去了包括保安庄村在内的十多个村子,一直到他离开时洪水均处于可控的状态,当地村民未进行转移,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洪水不是汹涌而下,而是经过多个缓冲区后进入村子,而且村子里有很多条道路,所以洪水是平缓地流下来的,水位上升相对缓慢。”他称。

  郭薇说,“村子里有三个群,群里没有提前收到任何消息说需要撤离,只是说这两天有暴雨,“群里的村民们纷纷抱怨,没有正式的撤离通知,甚至没听到大喇叭广播,最后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没走成。”

  7月28日,她前往济南参加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图书行业做了18年,疫情过后,她本来期待今年下半年生意好起来,库房已经大量备货,为此做准备。展会还没结束,雨大起来了,她担心之后路不好走,决定提前回涿州。到家后,7月29日16时,涿州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Ⅰ级应急响应。

  因为不知道会被困于家中,蔡清家里没有提前备好食物。家里只剩一包方便面得留给孩子,眼看要“弹尽粮绝”,现在邻居家里余粮不多,他们不好意思找别人要吃的。蔡清的丈夫王永义现在让两个孩子寄居楼上的邻居家里,自己和妻子暂时在楼道打地铺“凑合待着”。他的手机快没电了,用邻居家电动车电瓶给手机充了一会儿电。

  7月,“幼升小”调剂出区结果揭晓,价格下调,客户观望两到三个月,10月开始出手,要赶在次年5月信息采集以前迁完户口。较高的交易量最晚持续到次年3月,这时一套房的总价要比前一年的低点涨50万到80万。“7·31”执行的第三年,市场波动已有较为稳定的规律。“学区房毕竟是学区房”。张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并不能直接转为城市户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如今,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960年代末出生,1980年代中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群体)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他们的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淑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