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马经贸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50年”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23 11:01:51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李晓喻)在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访问马来西亚,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根据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马双方将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发展战略对接。两国将加强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和“两国双园”等重点项目。

  作为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受益明显。马来西亚驻华使馆经济事务公使乌尼·桑卡尔日前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并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提升了该国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两国双园”已成为中马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一大代表项目。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最大的入园企业联合钢铁公司,对关丹港干散货总吞吐量的贡献超过40%。

  分析人士认为,中马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展开的探索,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马建设“两国双园”的相关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复制推广。

  过去50年间,中马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现已连续15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据中方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马贸易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显著高于同期中国外贸6.3%的整体水平。即使在疫情期间,中马两国贸易也展现了相当强劲的韧性。

  此访期间,中马两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中方提出,愿进口更多马来西亚优质农产品、电子电气产品、清真食品和绿色产品,参与由马方组织的国际采购计划。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马贸易仍有巨大发展潜力。两国产业互补性强,除一些传统贸易领域外,双方还可通过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网络集成等更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此外,中马在电商、物流等领域也有丰富合作空间。

  投资合作也是今后中马合作的一大重点。此访期间,两国签署了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根据声明,中马双方还同意围绕半导体价值链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这些领域都是 眼下各国经济竞争的前沿和“必争之地”。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的背景下,中马加强投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经济繁荣,也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在周密看来,马来西亚在半导体部分重点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合作,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马方还欢迎中方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目前,中国正与CPTPP各成员国开展多渠道、各层次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作为CPTPP成员国,马来西亚对中国申请加入持欢迎态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加入该协定进程。

  2005年12月,新的兰州歌舞剧院与兰州市秦剧团、兰州市豫剧团及兰州剧院等单位再度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兰州大剧院,后来苏孝林成为首任院长。

  其次,南京市将出台集体土地房票安置办法。对征收集体土地涉及住宅房屋的,鼓励被征收人选择房票安置,满足被征收人多元化安置需求,缩短安置过渡周期。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要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上共同前进。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心存敬畏,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强国际合作,坚决打击倒卖文物犯罪,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2022年5月19日,王中伟专程驱车到四川成都与项目开发商、建筑商等商谈复工事宜,在返程途中,因下雨路滑导致车辆被追尾。他至今心有余悸:“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是要辜负父老乡亲喽。”

  要倡树文明新风,提升环境卫生,优化公益广告,充分发挥窗口作用,着力营造美观大气、便捷舒适的环境,鲜明叫响“月季名城、四圣故里、躬耕福地、大美南阳”,树好城市形象,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以城市形象“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答: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一条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一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明确规定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二是建立公开通报机制。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统计报告机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具体规定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需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力求通过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孩子快乐童年。

蒋如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