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外籍游客享“丝滑”体验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6 12:14:47

  中新网西安6月25日电 (杨英琦)“现在是淡季,我们店每天准备了200元的‘零钱包’为游客找零,旺季则每天需要准备500元。”杨洪英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一家汉服馆工作,据他观察,相较从前使用现金消费的外籍游客,如今多种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

  西安旅游资源富集,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据悉,仅大唐不夜城街区日均游客60万人次,年均中外游客接待量达1亿人次,此间消费场景中,外籍游客与老年游客的支付环境如何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一便利商店内看到,收银台处摆放有《境外来陕人员日常消费场景支 付方式指南》,其中以中英俄三语记录了云闪付、境外银行卡、数字人民币支付等七种日常消费场景支付方式,支付便捷度和服务覆盖面可满足不同类型境外来陕人员支付服务需求。

  据了解,在大唐不夜城游客服务中心,西安银行采用了“服务中心+咨询中心”双中心的建设模式,其咨询中心主要提供外卡刷卡、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支付服务咨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货币兑换、外卡取现、零钞兑换、协助下载移动支付及各类支付服务使用宣传等全功能服务。同时,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内的商户基本全面支持外卡刷卡、扫码支付、现金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漫步,面对精致的唐风饰品,在西安留学的俄罗斯女孩李伊雅一边询价,一边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页面。“支付便利是我在这里生活最大的感受。许多景点既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俄罗斯银行卡,也可使用VISA、MasterCard等境外银行卡直接支付。”李伊雅的消费体验可谓“丝滑”。

  为更好满足境外来陕人员支付便利化需求,除景区外,陕西持续优化重要交通枢纽支付环境。据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信用卡业务部副总经理熊燕介绍,西安北客站的“游客·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高铁交通枢纽内建成的第一家支付便利化服务中心,试运营一天内已产生交易约5000元人民币。

  据介绍,该支付服务中心配置有存取款一体机、外币自助兑换机和人工服务台等设备设施,其中,存取款一体机提供外卡取现、人民币现金存取、小额人民币取款等服务;外币自助兑换机支持切换9种语言,兑换5种常见外币。该行服务中心内还支持外卡刷卡购买公共交通卡,有效解决境外人员来陕旅游“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获悉,该行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服务中心,运行2个月以来,为近万名客户提供支付咨询及服务,示范区外卡、外币整体交易额已超200万,本年二季度交易笔数及金额较一季度环比增长均超过50%。

  西安市区内,围绕重点涉外场景,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着重改造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近千家重点商户外卡收单环境,提供了近7000台外卡收单POS机。构建了涵盖全辖280家经营性网点、734台ATM机、29家外币代兑机构及自助兑换机等多渠道的现金服务体系,兑换“零钱包”超过6.5万个,并针对出租车重点行业兑换“零钱包”2.3万个。

  此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等建设了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目前提供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种语言版本,支持29种货币支付,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实现境外游客的在线票务预订,打通了支付结算通道。(完)

  4月4日,2023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上,中国旅游集团总经理王海民表示:“我们将发挥集团国际化的优势,创新打造黄浦江跨江缆车‘浦江之心’,为游客和市民搭建一条连通浦东浦西的空中走廊,为上海增添一张动感时尚的新名片。”

  这次围岛基本上是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西部,驱逐舰、护卫舰、导弹快艇等多型舰艇从海上,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等从空中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对台岛西部进行挤压。

  目前,黄浦江上建成通车的越江桥隧共有30座,其中13座越江大桥、17条越江隧道,并且还有渡轮可以通行。如此之多“贯通”两岸的过江通道,为何还要建跨江缆车呢?

  市场准入规则是外资最大的关切点之一。在这些方面,中国吸引外资仍有可优化的空间。中国欧盟商会副总裁Jens Eskelund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公司主要希望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并重视任何能够恢复中国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有效率的政策。

  一些人口学专家向界面新闻表示,人口回流导致的常住人口明显变化,是2022年省际人口变化最重要的特征,而疫情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称,中国国防部长对俄罗斯的访问表明,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需要尽快履行。“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对俄罗斯的访问证明了两国关系的稳固性。”俄罗斯“今日政治”网援引俄军事专家的话称,双方将讨论两国军队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安全问题。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之间将会在多个领域开展军方的交流,包括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在军事演练和演习方面,也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业务交流。

张国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