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电影之城”展现文化魅力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5 13:56:39

  6月23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自6月14日启幕,10天时间里,这座电影之城散发迷人光彩,吸引全球影人和全国影迷瞩目。

  开放、多元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选和国际影片展映,历来受到各方关注。本届电影节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参赛、参展作品超3700部。经过遴选,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评选,其中世界首映38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6部。屡创新高的首映率,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球“电影节圈”享有杰出口碑的注脚。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993年,乘时代之风,上海创办中国首个竞赛型非专门类国际电影节。经过30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作为最年轻的国际A类电影节,其成长之快、势头之健,令业界叹服。

  一批新人新作,从上海国际电影节走向更大的舞台。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了持续打通、有机衔接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将人才培养和作品孵化的周期拉长,在助力创作者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人才培育体系的不断优化。一组数据令人欣喜:自2007年设立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见证了98个项目进入制作,其中76部参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展,57部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有38部又回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参展,68部影片在国内外院线上映。

  上海国际电影节之所以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吸引力,得益于其始终坚守国际化、专业化、大众化的办节思路。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47家展映影院放映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共1636场,其中82场举办了观众见面会。培育市场,惠泽观众,电影之于上海,早已浸润于城市文化肌理之中。

  数据显示,上海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城市电影票房。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乃至亚太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上海的场均上座率、单片观影人次等始终位居全国城市前列。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活跃度,恰是这座城市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更鲜明提出“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从筑牢根基、繁荣出品、升级产业、培育生态、完善人才机制等五方面,经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全面提升上海电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擦亮“上海电影”这块金字招牌 。

  以影为媒,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全球展现上海的魅力与活力,成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实践样本。

  三大类25个品种,资产管理信托限定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14~16日,日平均气温累积下降3~5℃,盆地西南部、盆地西北部、攀西地区、川西高原北部小雨(雪)。

  C段码头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其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并网发电以来,已供电2077万千瓦时。

  公募REITs政策利好也正成为商业地产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日前透露,研究推动REITs试点范围拓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等领域。

  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的供电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此前占比达到30%的核电供应,逐步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火力发电则上升至70%左右,同时日本对国际能源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增大。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和日元汇率的一路狂跌,导致日本从国际市场进口的能源不但价格一路走高,还加剧了供应的不确定性,日本各界开始对电力问题产生担忧。

  2022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2年1—11月份投资数据时介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连续7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9%,比全部投资高6.6个百分点。“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1.5%,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冯夙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