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打造“示范区” 引领新发展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09 06:38:2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乌蒙腹地,乌江源头,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山水之间,繁花簇拥,民居整齐有致。一辆辆旅游大巴车不时从身旁驶过,农家乐、民宿里红飞翠舞;乌江之上,画舫穿行,一道道的水波漾开,成江上绝美的风景;刺绣车间,绣娘埋头飞针走线,赶制苗绣产品……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和我们两口子一起包黄粑。总书记对我们说,‘外出务工也行,在家门口就业更好,可以好好照顾孩子。把孩子教育培养好,未来就更有保障了。’那时候我们两口子还在福建打工,3个孩子在老家读书,我们总是心挂两头。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我们回乡创业的信心。”化屋村村民赵玉学说。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历史性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毕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20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30多年来,毕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毕节正朝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这一目标迈进。

  抢抓机遇——

  建成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典范

  初夏时节的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漫山遍野的蜂糖李、白花桃、冰脆李硕果盈枝,远远望去,如油画的颜料,把丘林的山点缀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山间地头,果农抢抓时节,采摘已成熟的果子,一派忙碌景象。

  “通过发展特色经果林种植,不仅保护了生态,每年还可为群众带来5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丘林村党支部书记蔡伟介绍。而这只是这些年来毕节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铸造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毕节市抢抓政策机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山地高效农业突破、农村脱贫人口增收、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五治”融合等五项行动,切实解决农村空壳化、农业发展弱、农民收入低、乡村环境差、乡村治理难等问题,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实现乡村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目标,探索形成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毕节模式,建成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典范。

  赫章县,一处过街天桥连着两个社区,一个叫金山,一个叫银山。这里是赫章县金银山易地搬迁社区,是全国70个万人以上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共安置搬迁群众2697户13612人,其中95%为脱贫户。搬迁群众自从入住金银山街道后,步入了小康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我是可乐矿山村的。搬到这里后,政府介绍我们到厂里来做工,很满意,收入又好,看病也方便,比我们可乐老家好多了。”在银山社区手套厂里,工人郭仕发一边缝制手套一边说。

  邓梅从罗州乡搬到金银山街道,被安排在社区打扫卫生,每月600元工资。加上丈夫外出打工的工资、转移性收入及相关补贴,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搬出大山的人们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都像郭仕发、邓梅一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了收入,生活悄然发生变化,日子越过越好。

  不负青山——

  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

  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河流,毕节处处都洋溢着蓬勃活力,共同守护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

  从山巅俯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仿佛画家在山坡上打翻了调色盘……今年赏花季,毕节的百里杜鹃景区游人如织,欢笑声此起彼伏。

  “除了深度赏花,还能泡温泉、品美食、买特产、看民俗演出,好看好吃又好玩。”重庆游客陈霞对景区的产品和服务赞不绝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毕节从生态建设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底色。“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化屋村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贵州真是山好水好,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排水造田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草海水域面积急剧萎缩,水质一度处于Ⅴ类和劣Ⅴ类。为了挽救草海,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大力推进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短短数年,草海的保护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包括黑颈鹤、灰鹤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

  如今,草海候鸟已由2016年的220种增加到246种,生物物种数由2016年的1954种增加到2600种。一年四季呈现不同景致,草海成为贵州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典范。

  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毕节不断加大山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转变,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香甜润富民生。毕节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协调起来,采取科学的生产方式,创新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拉长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依托、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目的的产业链,推动生态产业化。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金沙县为中心的“中国贡茶”产业带,以纳雍县为中心的“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带,以七星关区为中心的“中国古树茶”产业带,以威宁自治县为中心的“乌撒烤茶”产业带,以织金县为中心的“高氨基酸茶”产业带。

  依托良好的土壤和气候资源,织金县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皂角树,利用皂角籽加工药食两用的产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皂角树成了“摇钱树”,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走上收获甜蜜皂角的幸福路。目前,织金县共种植皂角50多万亩,带动全县20多万人就业增收。

  在织金县猫场镇的贵州碧诺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剥好的皂角米进行加工和包装,展厅里各种皂角生态食品和皂角洗发露等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年产销皂角产品200吨左右,产值达4000万元。

  “剥皂角米就像剥瓜子一样,我们这儿上至 70岁,下到十岁,都可以来剥。”种植户钟甜甜说,“剥皂角米灵活方便、不受时间限制,平均下来每个月剥皂角米能增收近2000元钱。”

  串门剥、带娃娃剥、吃喜酒也剥、放假回来的学生利用假期剥。当地群众“剥着籽、看着娃、挣着钱、养着家”,过上了美好生活。

  引才育才——

  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毕节有950多万户籍人口,约占全省的1/5,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人口资源怎样变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毕节一方面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狠抓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一方面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位于毕节金海湖新区的职教城,已有6所职业院校入驻,在校师生近5万人,初步形成文理工农医兼顾和服务业、制造业、科教文卫并重的专业布局。全市还有中职学校15所、高职高专5所,初步构建起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毕节围绕“引进高端、强化中端、做大初端”的思路,按照“一园区、两核心、多节点”模式,建成贵州省毕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一大早,威宁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区就聚集了不少前来求职的人;而一旁的企业招聘区,多家企业已开始张贴招聘海报。在这个人口大县,产业园每天的供需很火热。产业园运营中心负责人介绍,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服务是全县保就业、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威宁今年初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方面加强劳务输出精准对接,让有劳力、愿就业的人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盘活“家中”零散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毕节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人文特征、专业特长、技术精湛的“毕节工匠”,形成毕节鲁班、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康护、毕节农技五大“毕节工匠”品牌。

  秦刚再次重申,必须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尤其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停止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纵容“台独”分裂势力。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时,中方对此作出了特别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秦刚也特别谈到,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很大程度上,美方说一套做一套,既要沟通又搞打压遏制的两面人典型做派,正是中美关系状况不断持续承压的根源所在,也是痛点所在。举个眼前例子,近来美方高官,从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到气候特使克里等等,都在强调访华意愿,今天伯恩斯在与秦刚会见后也发推称,“我们讨论了美中关系中的挑战,以及稳定关系并扩大高级别沟通的必要性”。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3年4月50城新房成交预测报告》提到,淄博的新建商品住宅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预测值达到70%,在统计的50个城市中位居第4名,仅次于长春、杭州和南宁,是三四线城市中,前4个月楼市最热的城市。

  在较长时期里,中加之间都保持着很好的双边关系,两国在许多方面互补,各类往来交流都十分密切,这本来是两国关系应有的模样。但是很不幸,现在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一再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令它离一个以斡旋、调停见长的“中等强国”越来越远。当加拿大有人将“干涉内政”的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它的强邻美国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偷着笑。加拿大真正不受外来干预的表现,是如何站在维护其国家利益而非政客利益的坐标上,选择正确的国家道路。在这一点上,渥太华需要拿出勇气,为自己赢得尊重。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这些消息传出来实际上是代表了这些国家对于台海局势有着深深的担忧,它们要提前制定预案。从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执政,特别是2020年再次连任之后,加大了与美国勾连的力度,而且美国也强打“台湾牌”,这样就导致了台海局势连续的动荡不安。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危险,我相信台湾老百姓感受到了,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也感受到了。

  同样要强调,秦刚介绍的五大坚持共识的第三项,是要坚持互利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众所周知,这五个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中国元首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是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说时,正式发起的,这也可以视作“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起点。我们也知道,今年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下周出席西安峰会的中亚五国元首,将大概率再度来华参会。就此而言,第三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作为中国今年举办的又一场重大主场外交,同样值得高度期待,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秦刚曾在两会记者会上特别强调,在合作中我们有商有量,在交往中我们重情重义,对于其他国家提出的倡议,只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我们都欢迎,只要不夹带地缘政治的私货,我们都乐见其成。就此而言,无论是“一带一路”峰会,还是迎来十周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值得高度期待。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援引最新数据报道称,澳大利亚3月对华出口飙升至近两年来高位,达到约19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低于2021年6月的217.6亿澳元历史峰值。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块和铁矿粉出口量分别较前月增长24.3%和17.7%;对华动力煤出货量较2月激增125%。此外,就另一项大宗商品——大麦的对华恢复出口,双方也在积极协商中。中国商务部决定自今年4月15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同样在4月,澳大利亚宣布暂停对中国向澳大麦征收“双反”关税一事向WTO提出的上诉。澳出口商对法瑞尔访华充满期待。南澳州龙虾捕捞协会负责人图马佐斯接受ABC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前,南澳州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龙虾有1800吨,中国市场占总出口量的90%,但澳中关系恶化后,销售额大幅下滑。图马佐斯坦言,即使协会努力开发新市场并扩大澳国内销售,但至今只恢复不到50%的销售量。他表示,澳龙虾捕捞业者和出口商密切关注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对华政策,尤其期待法瑞尔能够从中国带回好消息。《环球时报》记者5月初在西澳州首府珀斯访问期间在当地超市看到,龙虾每公斤售价跌至29澳元,与2020年前每公斤至少80澳元的价格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澳葡萄酒行业在过去3年受到的打击更大。不少出口商遗憾地表示,一度占据中国葡萄酒进口份额第一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2020年后对华出口几乎为零。

张淑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