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聚喀什 共研新疆历史与多元文化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4 09:09:19

  中新社喀什6月12日电 (陈建新)“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12日在喀什举行,围绕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多元通和、西域丝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逾百名中外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分享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认为,新疆是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前沿地区,以新疆为纽带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为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韩建业指出,根据考古发现,新疆在几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距今5000年左右,已出现来自西方的小麦和华北地区的农作物;距今4000年左右,新疆东部已有来自甘青地区等黄河上游的彩陶文化;距今约3500年,彩陶文化遍布天山南北。这意味着新疆已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牛汝极看来,丝绸之路上的回鹘人向东积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学、道学等,将其与自身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同时,回鹘人也以开阔的心胸向西借鉴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理念,展现出了对不同地区文化的理解 和认知。

  “丝绸之路是最早连接东西方世界的贸易路线之一。”埃及开罗大学教授姆哈森表示,丝绸之路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包括多条路线,以古代中国的各大商业中心为起点,向西延伸,其中最著名的路线有两条,即陆上丝绸之路北线和南线,其穿越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

  在他看来,沿着丝绸之路,不仅物产和商品得以运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民间友谊等也得以传播。

  2018年,蒙阴县旧寨乡宫家庄子村北山,老张又成功造林450亩。那时林地下面是层板土,无论怎么浇水,树苗都不直溜。后来老张日夜研究,决定全用人工踩土。“别人都说我是神经病,从来没有出现过浇完水再踩的。”老张说,“但我就告诉工人们,一个地方一个样,这片区域土质松散,必须踩!后来这里的苗都长得非常好。”

  <strong>张琦:</strong>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将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相统一,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潜力。

  依靠植物或微生物净化水体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还推出文章合集“我们的中国年”,从腊月廿三开始,每日推送新春民俗。“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子”“廿五,磨豆腐”……一句句谚语背后,寄托着中国人对新春的美好祈愿。

  每天,老张都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行在街道中,以车轱辘转动的次数为衡量单位,差不多每转动20次,他就停下来拿着扫帚和簸箕开始清扫,再将垃圾倒入三轮车后座的垃圾箱,等到垃圾箱装满了,就运送至佟麟阁路的密闭式清洁站倾倒,接着再掉头继续回到那条熟悉的街道。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澎湃新闻记者 秦艺逍

张乔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