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过去30年中亚粮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面临危机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20 05:19:27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中亚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EXCEIS)团队谭亮成研究员联合中外同行开展的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中亚五国粮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面临危机。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中亚五国的粮食安全,年均温度和降水与粮食安全存在“倒U”型关系,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一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关联研究由谭亮成团队与西北大学苏芳教授、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鲁斯塔姆·奥若兹巴耶夫(Rustam Orozbaev)博士等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期在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谭亮成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亚五国深处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落后,使得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现状如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影响中亚国家自身的发展和稳定,也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带来挑战。

  为此,在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基于1990-2019年中亚五国的气象、农业、经济数据,利用“经济-气候”(C-D-C)模型从粮食可用性、可获得性、可利用性、稳定性等方面综合研判中亚五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五国粮食安全 的影响与机制,并预估了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五国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这次研究表明,全球变暖预期下中亚五国的气温和降水量可能持续上升,该地区未来的粮食安全将长期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合作团队建议,中亚各国应增进气候风险认识,积极采取各项举措以适应气候变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谭亮成表示,他们的研究还提出人地系统视角下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

  发展路径方面,中亚五国需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策略来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包括发展绿色节水农业、合理开发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利用先进的农业监测技术等。

  合作机制方面,建议中亚五国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引进外资资本、先进技术等要素,加强粮食贸易和确立粮食合作机制,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进行农业领域技术与产业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和磋商机制,推动本国粮食产业链资源高效配置和深度融合。(完)

  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25967.4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43148.2亿元,同比下降5.1%;应交税费59315.7亿元,同比增长8.4%。

  广东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企业节后用工需求。去年以来,广东拿出830亿元人民币,引导企业将员工稳在广东、稳在企业、稳在岗位。

  ——加强对恶意职业索赔治理。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企业)普遍反映的以举报食品安全等违法为由实施恶意职业索赔等问题,加强行刑衔接,通过大数据分析方式发现恶意职业索赔的违法犯罪线索,加大对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高启强同款墨镜、同款风衣已经成为不少商家介绍商品的关键词。另外,据淘宝30日提供数据显示,近7天,“孙子兵法”在淘宝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倍,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40倍,成交人数增长超65倍。

  “稳就业促发展——桂籍务工人员入粤返岗免费专列”载着544名广西籍务工人员,于1月30日16时34分抵达广州南站。广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到高铁站站台迎接。

  交易方式方面,考虑到债券交易具有机构主导、大额低频、协商成交为主等特点,按照分步推进市场建设的工作思路,北交所优先推出现券协商成交方式,后续再逐步进行完善和丰富。

牛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