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红色旅游升温 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精神力量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3 13:09:16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清明假期,各地红色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游客们追寻先烈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清明假期,浙江嘉兴南湖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景区会景园入口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

  家长:正好清明带孩子来看看,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游客单兆伟:我 们来到黟县革命老区,参观了这些红色场馆,对党的历史认识进一步深刻。

  在位于安徽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青年学生参观珍贵的图片、详实的史料感悟红色精神。

  泾县云岭镇中村学校学生欧阳子欣: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了战士们使用过的物件,也看到一整面墙都是牺牲英烈们的名字,感觉非常震撼。

  河南信阳市新县共有革命旧址、遗址365处。当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旅行产业,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

  在大别山露营公园,参加红色研学游和自驾露营等活动成为这个假期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

  吃完饭,“迷你车队”的骑手们放下摩托车,和记者一起开车前往不远处的红果树景区,这里是一处山间瀑布,跟享誉全国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类似,骑手们在山间爬上爬下,尽情享受美丽的山水。但是因为一路骑行太累了,他们玩了一个多小时把景区逛了一半,就回家了。

  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比如,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玉米、水稻和小麦是迄今驯化最为成功的三大农作物,为全人类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摄入。由于它们的驯化地区、祖先各不相同,形态习性各异,其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小红/李建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经过三代科学家18年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该团队进一步在全基因组层面阐明了趋同进化的遗传规律。据介绍,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玉米与水稻的同源基因趋同进化从而增加玉米与水稻产量的机制,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且为农艺性状关键控制基因的解析与育种应用,以及其他优异野生植物快速再驯化或从头驯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朱建华介绍,眼下,苏州市正在布局的“P+R停车换乘”系统,逐步实现公交、轨交、驾车、骑行的“无缝衔接”和“无限换乘”,就是盘活城市“大交通”存量资源的有力举措。

  商场丰富展览陪伴市民过春节

  金银花15g,连翘15g,杏仁1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6g,葛根30g,北沙参10g,桑叶10g,藿香10g。

  1月1日到1月31日,洛阳投入1亿元免费门票向全国游客开展52家A级景区免费领活动,每天发放免费门票4万张。

刘华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