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月非农就业:多年来最诡异的一次?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09 00:58:31

  5月非农报告,出现了近年来最诡异的一幕。

  官方周五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意外增加了27.2万个就业岗位,比共识预期的18万个高出50%,比华尔街最高预期高出1.4万个。更惊人的是,这个数字比预估值高出4个标准差,创下过去一年最高纪录。时薪数据也意外增长,同环比均高于预期。

  但与此同时,失业率却意外地从3.9% 上升到 4.0%,为两年来最高水平。

  新增 就业大超预期,为何失业率不降反升?

  正如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这与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之间的巨大差异有关,前者激增27.2万人,而后者则大幅下降了40.8万人!

  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是美国衡量就业市场状况的两个主要调查。过去一年来,企业调查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家庭调查数据停滞不前,目前水平已回落至去年夏天的水平。

  现在这两个调查之间的差异达到了900万,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差距。

  表面增加27.2万,实际可能不到1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27.2万新增就业人数中,存在多少水分?

  有人发现,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所有就业岗位中,有23.1万个来自“出生/死亡调整”(Birth/Death adjustment)模型,也就是根据新企业成立的估算值。这部分工作岗位实际上并没有被统计,而是被假定存在并直接计入电子表格中。

  也就是说,这23.1万个就业岗位只是统计局基于模型假设“凭空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就业总人数。

  知名分析师Anna Wong指出,“出生/死亡调整”模型已经跟不上现实情况了,当前就业增长的实际速度可能不到每月10万人。她认为,失业率数据目前更能反映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

  自去年4月以来,出生-死亡模型已经增加了190万个就业岗位,占同期所有新增就业人数的56%。这意味着,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就业增长”来自该模型。

  一半新增就业来自非法移民?

  从表面上看,过去一年的新增就业是绝对亮眼的,彰显了就业市场的强劲势头,然而,深入分析其结构,新增岗位的质量却令人担忧。

  过去一年,美国全职工作岗位同比减少了120万个,取而代之的是150万个兼职岗位。

  仅在5月份一个月内,就有62.5万个全职工作岗位消失,兼职岗位增加了28.6万个。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5月份,美国本土劳动力人数大幅下降了66.3万,总数降至1.30445亿,移民数量却激增了41.4万。

  时间线拉长到过去4年,所有新增就业岗位都由移民承担,而本土工人的就业岗位自2019年12月以来一直在减少。

  过去一年的情况更加糟糕:本土工人流失了66.8万个工作岗位,而移民却增加了93.4万个工作岗位。

  移民新增岗位很可能来自非法移民,过去三年里,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美国边境。

  也就是说,美国的就业增长主要由非法移民推动,而本土劳动力市场正在不断萎缩。

  非农报告公布之前,渣打银行发布报告称,如果排除这些非法移民工人,非农就业在24财年每月的增量可能在12.5万左右,美国就业市场远远不会像今天看起来这么强劲。如果美联储充分理解了非法移民对非农就业的影响,那么每月23.1万的非农增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而且,由于这些非法移民的工资通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因此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数百万非法移民被雇用,但美国的通货膨胀并没有飙升。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

责任编辑:郭明煜

新华社湖北分社 上海分社

  “当前,我们正在与市场对接,开展104万吨库存碳汇产品的销售和500万吨碳汇产品的签发工作。”谈及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碳汇经济,陈佰山称,林区先期安排了1000万吨人工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开发储备,并积极探索建立“场对厂”(暨碳减排林场和碳排放工厂)的碳中和抵消机制,推动“东林西铁碳中和”。

  上午10时,绵竹大街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在热闹欢腾的氛围中,民俗巡游表演正式开始。牵牛的牧童、骑牛的春官、执锣的衙役、坐轿的知县……身着盛装的巡游人员将绵竹年画《迎春图》中“金鼓开道”“喜报阳春”“狮子起舞”“喜打春牛”“踩高跷”等迎春、报春、游春、打春场景依次呈现在群众眼前,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齐越峰梳理媒体报道发现,2022年北京市针对重大活动、重点时期开展了30余次交通综合协调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交通数据共享、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提升,将医院预约就诊、动态就诊人数纳入交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交通综合协调调度机制,可以让医院周边交通更加有序和通畅。”齐越峰说。

  美国内德·戴维斯研究公司经济学家亚历杭德拉·格林德尔表示,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使得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低于2%的可能性从80%降到了65%。世界银行泰国高级经济学家杰蒂蓬·阿利亚布查表示:“中国经济平稳恢复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彼时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他和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跑出37秒79的成绩,位居第四。

朱诗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