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看好铜价涨到12000美元,生产成本较高的“非第一梯队”铜矿企业弹性更大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9 06:36:54

当地时间周五,美银美林Jason Fairclough等分析师发布深度行业报告,表示铜价有望在2026年涨到每吨12000美元,较当前水平高出超过20%,与花旗的预测最为接近。高盛则认为,铜价有望在年底提前达到这一水平。

报告指出,由于能源转型、印度需求的增长、以及AI和数据中心建设浪潮的兴起,市场对铜的需求正在飙升,预测到2026年,全球供需缺口将扩大一倍,达到74.3万吨。

2026年缺口或扩大一倍

该报告以“人人都想要铜”(Everybody wants copper)为题,可见其对铜需求之看好。

美银美林指出,必和必拓最近就对英美资源集团发起的世纪收购,这让市场充分认识到一件事:在铜价飙升的预期下,优质铜矿资产变得愈发稀缺,掌握铜资源的价值也与日俱增。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正加速能源转型的步伐,而这一进程的核心就在于“去碳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铜等金属的强度需求将显著提高。

此外,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铜价提供有力支撑。

在铜供应紧缺的背景下,美银美林预计,2024年铜供需将出现32.4万吨的缺口,到2026年,这一缺口将达到74.3万吨。

优质纯铜矿企业,看自由港和南方铜业

美银美林指出,铜矿公司的估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要看重基本面因素如成本、储量,也要考虑市场因素如规模和流动性。那些各方面表现都突出的优质公司,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对于全球主要纯铜矿企业的估值分析,美银美林引入了一个新的估值指标:每吨铜年产能对应的企业价值(EV),简称EV/吨。

通过计算,美银美林发现平均每吨铜产能的价值约为55000美元。

但不同企业的EV/吨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成本地位——成本越低,EV/吨往往越高。

矿山寿命——矿山寿命越长,EV/吨越高。

所在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风险不同,EV/吨也会有差异。

股权“包装”——上市公司的EV/吨通常高于非上市公司。

具体到企业层面,美银美林指出,美国两大上市铜矿巨头自由港和南方铜业的EV/吨超过90000美元,估值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矿业巨头:“隐藏”的优质铜资产应该被看到

而对于大型多元化矿业公司,美银美林延续使用EV/吨指标来推导出这些公司中优质铜业务的隐含价值。

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综合矿业巨头旗下的铜业务价值相当可观,只是常常被投资者所忽略:

必和必拓,其铜业务年产权益吨位约140万吨,按照EV/吨指标估算,估值可能在790亿到960亿美元之间。

英美资源的铜业务规模虽然不及BHP,年产权益吨位约70万吨,但估值也可能达到410亿至500亿美元。

至于嘉能可,其铜业务年产权益吨位约86万吨,隐含价值可能在490亿至590亿美元之间。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综合矿业公司的铜业务绝非”副业”,而是真金白银的”价值洼地”。只是由于这些公司业务众多,铜业务的 价值常常被市场低估。

这些铜企,盈利弹性很大

美银美林在报告中尤其提到了一种铜矿企业,即那些生产成本较高的“非第一梯队”铜矿企业。

与行业龙头相比,它们成本较高,意味着利润率相对较低;矿山资产的开采寿命较短,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相对更大。

从投资角度看,这些生产商企业似乎“质量”不高。比如,如波兰KGHM集团和西班牙阿塔拉亚矿业的EV/吨还不到20000美元。

然而,一旦铜价上涨,利润增长空间可能更大。美银美林指出,这些股票可能具有另一种吸引力,即更高的价格杠杆。

所谓价格杠杆,是指铜价变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程度。美银美林认为,对于成本高企的生产商而言,当铜价上涨时,它们的利润增长可能更为显著。

假设铜价上涨10%,KGHM2025年的EBITDA可能会增长26%;阿塔拉亚矿业明年的EBITDA涨幅也能达到25%。

当然,这种“高杠杆”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一旦铜价下跌,这些企业的股价跌幅可能也更大。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智通财经编辑:陈宇锋。

责任编辑:郭明煜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1日电 据世界黄金协会网站1月31日消息,全球央行的巨额购买,加上散户投资者的积极购买和ETF流出的放缓,将2022年年度黄金需求推高到11年的高点。2022年年度黄金需求(不包括场外交易)跃升18%至4741吨,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高年度总需求量。其中,2022年全球央行年度购买量达到1136吨,为55年来的新高。(中新财经)

  “非常期待下一个大满贯赛的到来”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日江苏、广东、上海、辽宁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时,明确了当地财税支持政策,涉及退税减税降费、财政贴息、补贴、奖励、政策性担保、专项债等各类工具,目的是给企业等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支持企业发展,从而保市场主体稳经济。这也反映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熊思怡)试点恢复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业务、不得违规限制证券投资者销户、贵州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深圳恢复限行……2023年2月,一大波新规将施行,影响你我生活!

  <strong>信赖!锚定制度发力稳预期</strong>

  本轮外资流入时间之久、规模之大都是相当罕见。根据choice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已连续11周净买入,创1年来最长净买入纪录。以流入规模统计,从11月起外资净买入超2000亿元,成为近期A股市场<strong>最主要的推动力</strong>。并且在春节休市前一周(1月16日至1月20日)还疯狂抄底,当周净买入485.16亿元,居历史单周净买入规模第二位。

林国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