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入中学课堂,家长何以很矛盾?

来源: 奥一网
2024-06-15 12:31:29

  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笔者对孩子频繁使用搜索引擎、搜题软件、AI做作业的这种现象,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孩子使用这类新工具做作业效率明显提高,但轻而易举获取答案,缺少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身处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入AI时代,让孩子远离新工具不现实,当大家都使用ChatGPT 等新工具,似乎不该让学生与新工具隔绝。 因而,如果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孩子对于上述新工具使用不当,将“AI+作业”变为另一种“拍照搜题”软件使用。此前教育部门曾要求整改下线可能惰化学生思维能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拍照搜题”类APP,取得积极效果,如今相关新工具功能更全更先进,因而,像我这样的中学生家长难免有些担忧。而且,学生用AI完成了作业,但未必真的理解解题思路、吃透了知识点,一旦考试就可能“原形毕露”。这不但影响学生成绩,也会导致老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影响教学秩序。

  更值得警惕的是,“AI+作业”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小学生都熟练掌握了AI搜题的操作办法,因而如何规范“AI+作业”、消除家长担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以为,这事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面对AI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新挑战,如果像之前整改搜题软件一样整改“AI+作业”,似乎不现实也不可能。可取的办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出台有关规范性、指导性文件政策,指引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规范使用“AI+作业”。比如,明确哪些作业、课堂教学允许学生用AI辅助完成,以便让学生接触AI拥抱新技术,作为规范“AI+作业”“AI+教学”的指南。同时,学校和教师根据AI等新技术及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深化改革教学、课后作业管理方式。比如,针对“AI+作业”,老师应该对作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学生在具有独立思考和答案的前提下,再去使用AI去完善思考的过程、拓展知识结构。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基地试点,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这是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积极探索,效果值得期待。

  2022年12月14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公安局外,一场“无声”的退赃大会正在举行。39名听障人被诈骗的1250余万元赃款全额追回,悉数返还受害者。大会上,现场的受害者激动地朝王欣比画手势,这一次,王欣听见了这个无声世界中的“人声鼎沸”。“拿着钱好好过日子,不要再被骗了。”王欣比画着回复他们。

  但这都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滑野冰显然违背了冰雪运动的初衷。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7/2625444179818592075.jpg" alt="" />

  103号元素由阿伯特·吉奥索等科研人员于1961年首次合成。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103号元素被命名为铹。锕系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原子序数为89—103的15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铹元素在锕系元素中排名最后。

  车驶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高原上,越过河和荒野,远处就是连绵的雪山。隆冬时节的高原被大雪剥夺了颜色,满目尽是单调刺眼的白。

  “仅仅靠得足够近,还不足以使两个原子核发生熔合。两个原子核更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裂变,而非形成单独的原子核。”黄天衡介绍,如果这两个原子核在相互靠近的时候没有发生裂变,而是熔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此时新产生的原子核就会处于非常不稳定的激发态。为了达到更稳定的状态,新产生的原子核可能会直接裂变,或放出一些带有激发能量的粒子,从而产生稳定的原子核。

林丽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