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建议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2 04:34:44

中国援菲律宾大桥项目周边设施落成开放少妇传媒13p,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建设,自2020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吴相君表示,近些年经过试点和各地的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他认为健全支持医共体建设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医共体建设中,一些地方在人事编制、财政保障、医保政策等方面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强。县级医院的性质为公益二类,乡镇卫生院为公益一类,二者人事编制和财政政策的不同导致管理难度增大、资源流动困难。医保部门打包支付给医共体的基金额度有限,个别地区打包支付基金占筹资总额的比例偏低,导致医共体很难实现结余,影响其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他建议加强政策统筹协同,建立健全支持医共体建设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共体机构三方权责,实施各方权责清单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大财政对医共体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给予医共体在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方面更多自主权,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促进卫生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发挥医保在医共体建设中的杠杆作用,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

  其次,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医共体建设中,牵头医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统筹管理权力有限,对各成员单位缺乏约束力,致使组织结构不紧密,难以真正做到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目录、统一药品耗材配送。一些医共体尚未建立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流程、绩效评估等制度规范。

  他建议加强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真正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医共体的牵头单位要对成员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健全人、财、物等方面统一运营管理体制。健全医共体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依靠县级医院专家的技术优势,将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带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探索薪酬分配机制,落实 “两个允许”政策,增加医疗业务收入中劳务性收入占比,增加绩效分配中可分配额度,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另外,健全医共体信息化共享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县域医共体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是链接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纽带。一些地方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成员单位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信息难以做到共享,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