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12 16:31:48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 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记者 蒙婷婷 舒娅疆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浓郁创新氛围。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弘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主动肩负起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的光荣使命。

  <strong>考后:笔试成绩将于3月放榜 专家提醒面试应提早准备</strong>

  问: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新的一年全国工商联将开展的主要工作,这个词是什么?具体如何阐释?

  1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在第十八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2年会上表示,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会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序厅“同宗同源 敦亲睦族”,通过族谱、家谱、古渡口路亭碑拓片、台湾同胞带回的台湾土壤等展品与抽象的闽南红砖建筑结合,展现中华民族“重土恋家、重视血缘”的文化传统。

谢孟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