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3 00:18:56

  这是记者31日从2024年北京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城市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汛期短历时、雨强大的降雨,易造成城乡下凹式桥涵、低洼院落、地下空间及排水标准不高的路段等发生积水,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北京还有121处积水点尚未完成工程治理,需要在汛期重点盯防。遇有极端降雨时,地铁、半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还需加强防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二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北京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截至目前,北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9147处,较2023年增加615处,山洪沟道352条,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乡镇、774个村。

  此外,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

  三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去年永定河发生罕见流域性洪水,滞洪水库、水闸、堤防等防洪工程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北京正在加快推动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但短期依然存在防洪短板问题。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

  四是基层防汛应对能力和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仍需提升。在应对极端强降雨情况下,如何迅速启用基层防汛力量和调动相关物资,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公众对于涉险时的自救互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全市各级防汛系统仍需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抓好防汛应急的社会动员,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李宇表示,北京扎实开展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督促开展水利工程等7类防汛隐患排查,并建立防汛隐患台账。梳理全市442处积水点,逐一核实下凹式立交桥和道路积水点工程治理情况,明确治理主责单位,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对于汛前无法完成的,要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全面推进地灾风险隐患综合治理,2024年申报地灾治理工程项目13个,涉及8个山区6463户。

  与此同时,虽有多重融资利好政策出台,房企融资的寒意依然未退。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7796.3亿元,同比下降51.7%。百强房企中,有约40家发生债务违约。

  2021年2月26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公司拟向A股与H股股东,以每10股配不超1.5股,募资不超28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高募资规模。或许是为了增强股东信心,在发布配股预案的同时,中信证券还发布了2021~2023年股东回报规划,称将尽可能保证每年利润分配规模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0%。然而,市场反应却并不买账,公布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021年3月1日),中信证券A股报收25.62元,跌幅接近6%,全月跌幅达到12.33%。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多伦多1月3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官方1月3日公布,该国在2022年吸纳的新永久居民数量达到历史新高。

  10.2%的外资企业计划将国外产业链转入中国

  而在2022年一度跌入谷底的国内航空市场,随着跨省出游人数增多,在这个小长假,不少城市市场也迅速恢复,基本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航班管家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假期(12月31日~1月2日),成都、三亚两地航班恢复遥遥领先,航班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以上,其中北京至三亚线航班量恢复率更是达到122%。

  <strong>推荐70种中成药供居家治疗使用</strong>

王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