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织娘接力创新 广西壮锦激活多元“年轻态”

来源: 宣讲家
2024-06-17 02:02:44

  中新社南宁3月29日电 题:几代织娘接力创新 广西壮锦激活多元“年轻态”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用壮锦制作的马面裙、领带、耳环、茶盒……这不是博物馆,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壮锦织造工艺传承人谭湘光的工作室。

  谭湘光的工作室里,各种用壮锦制作而成的产品琳琅满目。一台竹笼织锦机立于工作室最里边,古朴而显眼。“竹笼是用来提织花纹图案的。”谭湘光说。

  “我16岁开始学织壮锦,今年69岁了,一生就做了壮锦传承这一件事。”谭湘光说,与她同时代的织锦从业者,至今已屈指可数。在壮锦传承这条路上,她已坚守了半个世纪。

  壮锦是广西的代表性民族手工艺品,在古代曾是进贡皇室的珍品;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传承历史逾千年。

  “壮锦传承很艰辛,不坐到竹笼机前感受织锦的过程,就无法理解手工织锦的苦。”谭湘光说,因织锦用眼过度,她40岁时眼睛就已高度近视,腰部也时常隐隐疼痛。

  有股不服输精神的谭湘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成为引领广西壮锦发展的关键性民间艺人。她一共在壮锦的织造技艺上升级了5次。为了织出更丰富的纹样,她把竹笼机从直径30厘米扩大到45厘米;为了使壮锦生产走上规模化,她让壮锦生产走上了机械化道路;为了让年轻人更喜欢壮锦,她尝试将民族元素和时尚设计相结合,让壮锦“潮”起来。

  谭湘光让壮锦生产规模化之后,并没有放弃传统壮锦的织造技艺传承。她把手工织锦技艺传给了大徒弟黄爱群。经过20年的淬炼,黄爱群于2021年被评为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宾阳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范丽华,已成为谭湘光的得意门生。谭湘光工作室内许多时尚的壮锦产品,都出自范丽华之手。

  “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壮锦的织造技艺再做一次创新,让壮锦产品和电商发生‘化学反应’,把壮锦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五彩璀璨的壮锦走进千家万户,让从业者过上富足的生活。”谭湘光说。

  2023年底,谭湘光结识了“90后”女青年小雪。2024年春节后,已成为谭湘光三徒弟的小雪,和师傅一起成立了电商团队,把壮锦产品服务面从线下扩充到线上,其所开设的抖音账号影响力逐渐显现。

  “春节过后本来是壮锦的销售淡季,但这两个多月我们销售了价值约2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壮锦产品,是往年同期的数倍。有时一天就通过电商卖出1万元壮锦产品。”谭湘光说,随着广西“三月三”节庆活动的临近,壮锦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谭湘光表示,传统壮锦织造的床单、被褥等产品,由于工艺复杂,价格很贵,式样老旧,根本卖不动,很多产品只能存在博物馆里,成为“挂在墙上的艺术品”。现在加入时尚元素后,产品更显“年轻态”,壮锦杯垫、壮锦披肩等产品既包含传统技艺,又结合了现代美学,深受年轻人喜爱。“加上电商的带动,壮锦产品已成为线上流动的艺术。”(完)

  郑璇分析,这和当地特教学校的规模和办学质量有关。越小的地方聋人学生越少,县级电视台要找到合适的手语传译员更困难。

  政策推动,加快培育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主体。着力培育户外运动龙头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相关企业要主动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以“户外+”和“体育+”开拓市场。要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策划和设计产品,使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渴望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活需要。

  延庆森林面积达12.23万公顷,防灭火压力不小,而四海镇更为特殊——这里是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82.93%。鲁宏伟蹙起眉头:“最担心的是松树林,油性大,一旦着火,半小时就能烧光一座山头。”

  据介绍,2022年,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农村产权交易领域违纪违法问题68件94人。针对暴露的问题,由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成立7个监督调研组,深入各地一线展开调研,对共性原因等进行分析研判。

  17日早上5点多,天色仍暗。云南昆明城郊的中铁一局滇中引水工程昆明2标项目部龙庆隧道1号支洞工区,作业队长贾平、电焊工张芝兵、装载机司机陈波就要踏上返乡路。

  新华社香港1月17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理工大学(理大)17日在该校校园举行“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并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加强香港的国民教育。

林与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